商盛軟件園:為互聯網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機應用資源下載!
答:描寫自然風光的句子?
1、天際出現了一抹紫紅色的朝暉,像綻開的紅玫瑰。
2、金色的陽光透過縫隙,灑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3、太陽泛起火紅的笑臉,使朦朧的校園豁然揭去紗帳。
4、雪停了,夕陽把云彩輕輕推開,吐出了淡淡的粉紅。
5、夕陽的余輝透過霞云,灑在江心,形成一線閃爍的金斑。
6、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云彩,太陽把面烤得滾燙滾燙。
7、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
8、毒辣辣的陽光曬紅了高粱,蒸黃了楓葉,烤焦了旁山公路。
9、路旁的樹枝切割著夕陽,把光的碎屑不斷地灑向染金的地面。
10、和煦的陽光,透過稠密的樹葉灑落下來,成了點點金色的光斑。
11、夕陽的半個臉蛋已經沒入地平線,黃昏夾著習習涼風飄然而至。
12、湖上泛著一片青煙似的薄霧,遠望微山,只隱約辨出灰色的山影。
13、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校園。
14、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云飄逸悠揚。
15、剛剛起身的太陽呵,精神抖擻,紅光四溢,把整個世界照得通亮。
16、火紅的旭日剛剛透出海平面,給美麗恬靜的大海抹上一層玫瑰色。
17、朝陽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風乍起,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
18、春天,那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
19、晚秋了,太陽懶洋洋地掛在天上,像個老公公露著笑臉在打瞌睡。
20、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里蹦跳著走來了。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所以鑒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必須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及其作用。
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鑒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側面描寫中的襯托、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遠近高低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各種手法之間可能有交錯運用的現象,比如以動襯靜也可以是反襯。
(1)各種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學生要善于發現修辭手法,并說明作用。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側面描寫——襯托對比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并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點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凄涼的心情。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還可以化動為靜與化靜為動。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山舞銀蛇,原馳蠟像”也是化靜為動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在景物描寫中,虛是聯想想象之景,如回憶想象未來或幻想幻覺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
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柳永雨霖鈴想象別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5)正面描寫——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如杜甫的另一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的;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潔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云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么絢麗的畫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與遠近高低的順序
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云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蘇軾的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
(7)正面描寫——白描工筆
描寫景物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那么,白描法繪景有什么特點呢?一是繪景的語言要樸素、簡潔,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寫鮮明、準確,它要求的是既簡潔,又傳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鷗浪遠,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過,憑舷風滿衣。
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還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既指眼前景又象征的衰落。可以樂景寫哀情,它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
古代詩歌抒情方法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復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后懸想寄衣到否。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聲光色態、動靜虛實)來抒發。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全詩無一字說惜別,無一字說傷心,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不盡,隨水長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全詩選取典型的秋天景象來抒情。北風蕭蕭,木葉搖落,大雁南飛,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孤獨的詩人面對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鄉呢?這類借景抒情的詩作中有一類“觸景生情”的,特別富有情趣。王昌齡的閨怨即為代表作品。“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歌描寫一位閨中,被一個明媚的春日哄動了藏蟄一冬的熱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樓頭,忽然看見路頭的青青楊柳,心里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變化:在這樣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獨守空閨,與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發生了這樣的疑問——我的青春是不是和這楊柳一樣黃了又青呢?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讓丈夫從軍邊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楊柳驚動了久蟄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敘事抒情。有些詩歌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歌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通篇敘事,首句寫在洛陽城里又見秋風,引起游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次句寫想寫家書,而思緒萬千,不知從何說起,這兩句比較平淡。三、四兩句抓住一個細節,化庸常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際,詩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內容忘記寫入信中,只好拆開信封再檢杳一遍。羈旅之人對家鄉,對親人那種無限牽掛的微妙心理,正是通過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王維的雜詩(其二)的敘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用白描手法記錄了一次對話(應該就是詩人對來客的問話):“您從我家鄉來,應該知道家鄉的事吧?您來的時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開了花?”詩人不直說思念,而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強烈的思念——詩人對家鄉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詩人的語氣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親自回去看一看啊!
古詩中還有一些敘事類作品,以曲折見長,在很短的篇幅內寫出波瀾,有尺水興波之妙,頗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歌以閨中思婦的口吻來寫,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來,就要去打門前樹上的黃鶯兒;為什么呢?原來是不想讓它在枝上啼叫;黃鶯的聲音很動聽,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它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夢;什么夢這么甜美?原來是夢見了在遼西從軍的丈夫相會,難怪要去打那黃鶯兒了。四句詩,一句一層意思,而且是用了倒敘的手法,環環相扣,思婦的極度失望、煩悶的心理活現紙上,可謂是極盡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三、四兩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質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來諷喻當朝。如李商隱的賈生云:“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摘取漢文帝在未央宮的宣室祭祀后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的鏡頭入詩,這件事是帝王千萬件起居活動之一。詩人為什么抓住這一點來寫,因為通過這一點,反映了漢文帝求賢是,表面上禮賢下士,將放逐在長沙當太傅的賈誼召回,可是卻不重用他,賈誼的才華格調是無下倫比的,他主張削弱諸王勢力,鞏固中央以外抗匈奴的主張是正確的,對這些治國大計,漢文帝卻不問,而偏去問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顧帝王之尊,移動席位靠近,一直聽到半夜,而對千萬苦難蒼生的安危死活卻一句不提,這不是荒唐透頂么?李商隱嘲諷的是漢文帝,其實也是嘲諷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諷所有以求賢來博取名譽而實際并不重賢的統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把歷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
1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時常早起。
這是巴金先生散文海上日出里的句子。雖被作為寫景散文的楷模,但我早在在小學時期就已經學習過這篇課文,只不過現在的我能勉強記起這唯獨的寂寞的一句罷了。
剛剛回到學校,便恰巧遭遇到宿舍停電,只得臨時搬到已經畢業了的大三學長的空寢室。晚上,雖說是太陽剛落就躺下,但并非能一沾席子就如愿以償地進入甜美的夢鄉。夏天的蚊子哼著曼妙的曲兒提醒我清醒地享受這一個客夜,在我身上留點癢痛的傷痕做一個回味的記號。附近的鐵軌與機車碰撞的鋼鐵般沉重的聲音深怕人們遺忘了他們的存在,借著夏夜浮動的熱流變得更加憤慨。就當我睡夢將要占有我眼前微弱模糊的景物的一刻,手機鬧鈴一響,將人拉到真實的世界,迎接一個嶄新的黎明。
雖說才五點多,但叫人再睡下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懶漢在愿意永遠留在睡夢中。
刷牙、洗臉、推開窗。
沒錯的,我就是在那一刻突然想到巴金先生的那句話。
昏暗的天邊突然劃出一道霞光,起先只不過是微弱的一點兒影子,像縫衣針上探出的紅線頭。緊接著紅線越發變粗,成了一條鮮艷的絲帶,向四周緩緩延生,靜靜地描摹出大地與天空的界限。當天空的昏黑與城市高樓的渾濁逐漸分離時,我知道新的一天中的太陽將要從那兒升起了。
未過多久,那柔軟的紅絲帶中心果然探出了太陽可愛的腦袋,像極了嬰兒天真無邪的微笑。四周昏暗的天空也逐漸變得清晰,連工業城市里陰霾的天空也受不了太陽的這份純樸吧,竟將往日布滿的烏云染成了絢麗的朝霞。朝霞由金黃轉向鮮紅,再由鮮紅轉向深紅,一層層疊加著,延續到天空的另一邊。俄國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在青銅騎士里留下:前霞方逝,后霞已至的名句。我想他當時也是在看到這神奇的朝霞,才能想出這超凡脫俗的詩句來。
眼看著東邊太陽的腦袋越發成長,向著大地投放出燦爛的金的光芒,刺得人眼睛隱約作痛,沉睡的城市也隨之光芒的到來而打破沉酣。即便如此,我還是不能舍棄這美麗的景色又有誰會甘心舍棄大自然的饋贈呢?那輪紅日慢慢地爬出海平面,拖著凝重而堅毅的步子,一步一步地透出云層,最后一躍而上,跳上廣袤無垠的天空。
四散的陽光將天空的昏暗驅散,陰霾的天空霎時間變得蔚藍透亮,清澈得像一面寧靜的湖。天邊的紅霞已不見了蹤影,唯有幾朵懶洋洋的白云飄蕩空中。日出迎來了嶄新的開始,也為黑夜畫下一個完美的結局。
啊!那閃耀著希望與光芒的太陽啊。
我要追逐你的足跡而去,化為鄧林。
2走進咸寧花紋石里
咸寧,為普天下全都安寧的意思。周易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尚書大禹謨說:野無遺賢,萬幫咸寧。以咸寧命名地名,含義何在,過去連皮毛都沒摸著,直到今年陽歷十二月四日,市民協組織來自通城、崇陽、通山等地二十多名市民協會員,對石橋、石山、石鄉、石洞、石泉的咸寧市汀泗鎮進行為期一天的探訪,才明白獲得如此美譽的道理:我你既能通城又能通山而咸寧,萬物崇陽而咸寧,山野蒲坼而咸寧,人民得嘉魚而咸寧。
一、走過汀泗鎮石橋
我與羅偉民、舒中甫、劉彩云從瑤族故里壘石之鄉的龍窖山千家峒,乘坐通城民協專車,路過汀泗鎮,目暏一年前特地來觀看的汀泗橋,有新的感覺。汀泗橋為四墩三孔空洞通水的石橋,長十丈、寬一丈五尺。橋建于北宋初年,橋墩為花崗巖,落腳石底。花崗巖橋拱,拱跨半圓花紋的空間,便于洪水通暢。由于空實結合,得以安固千年,建橋者明白外實內空的道理:讓生命之水,分分秒秒暢通無阻,自然不會沖毀實體的橋身,得以永長壽。橋面青石板鋪成,兩旁安有三尺高的攔護墻,上架木蓋頂,形成空廊的通道,讓人風雨無阻地通行,為典型的風雨橋。風雨橋是苗瑤畬族的建筑,又名為廊橋,應為這些族人或這些民族的后人所建。此橋名汀泗橋,為紀念丁四而命名,因穩固地讓人安全通行于河上,加水旁為汀泗橋。建橋者有感于捐資者丁四被洪水毀沒家庭變為空家的悲慘,一顆空心胸懷鄉人安全,一生到死打草鞋籌集資金建造橋的濟世情懷,以物以理紀念:橋是丁四的胸懷和人格,橋存人存,橋久人活。
丁四如石忠厚,打得一手花紋般好看的草鞋,又快又結實又好穿。性格堅硬如石,每天從早到晚,把草鞋穿成一串串,晴天用竹篙掛驛道邊,雨天掛在草房屋檐下招覽顧客。賣草鞋的錢一吊吊地積累到壇子里,埋到床鋪下。帶徒弟,不收費,徒弟編草鞋嚴按要求:十雙廢、十雙壞、十雙才能夠賣。草鞋走俏咸寧蒲圻、嘉魚。
中年挑選精干出師徒弟入伙擴大規模,就地取材,研制出筍殼草鞋,苧麻草鞋,更結實,更好穿,更耐磨。發展到布片草鞋,繡花草鞋,女式草鞋等各種花樣,草鞋上編上丁字標記,花紋草鞋暢銷兩湖。暮年盤算邀約眾鄉親修建石拱橋,一次外出請工匠設計橋樣,連夜冒雨摸黑趕回,家被洪水所淹,撲向洪水中草鞋鋪里找積攢修橋的錢幣。青年男女七手八腳抬上來八壇錢幣(五壇銀錠,三壇銅幣)。
老人年老體弱,突受風寒,彌留之際,拉著族侄徒弟說:在有生之年建起一座石橋。鄉親們聽說老人一生打草鞋是為修橋,自發涌向河兩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座安全人們生命和家庭的石橫跨在河上,四鄉八岸的人民從此都安寧地交往了。但丁四橋又被水沖毀幾次。貞觀年間,玄奘西游前告太宗,國內需做萬件好事,方能功德,取回真經。一心向佛的太宗派出萬名和尚在全國各做一件善事。一
個和尚用隨身攜帶的官銀及化緣得到的布施,在丁四老人的建橋遺址處,修起結實的三眼石拱橋。現架在河上的古石橋,重建于一二四七年,為湖北省最古老的石拱橋。鎮以橋名,橋以人名。紀念丁四功德,鄉親們在離橋五十米的河北側山腰上,建一座五層塔永久彰顯使咸寧的意義,丁四從此成了空無私欲的橋神,成了空無私利的人神,成了空無私我的祖神。千種花紋年輪的草木,遵照外實內空的規律欣欣生長,頂禮汀泗橋塔。
二、走進鳳儀村石山
車與咸寧市民協車隊匯合后,駛進汀泗鎮深處的風儀村。這里與蒲坼、祟陽交界,表面看遍山遍坡是圓紋形的楠竹,是聞名的星星竹海。生長在竹鄉的我平時對竹就喜愛,今天與眾多文人一起走在竹海里觀竹,心情有些別樣。桿桿竹子象在等候我的到來,我走在它們之中,與它們為伴,感覺自己是一桿圓竹,一桿矮小的圓竹。仰望身邊高高奇長的圓竹,竟有一種同竹一樣,節節向上升長的感覺。此時特別留意竹節。每個竹節是一種圓圓的真空,每桿竹節節圓鼓而上,是由圓長的空節,在圓長空節之上朝天空生長的一種圓通的向往,即滿裝水的氣體,團團節節向上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空心的向往,是一種生命向往天空的追求,是地面生命修成仙心仙身的顯示。竹節的圓空在于有竹壁圓融堅實的架構疊遞,竹節綠色外皮之內的白質纖維之間,有秩的空隙輸送水汽滋長竹桿。中國文人墨客喜歡竹,就在于竹不慕富貴,空圓身心,一身無欲的高雅身姿,向世人樹立仙靈的高標,向天地搖曳神魂的亮節,朝萬物展示生命的真締。竹是悟者成仙、覺者成佛、明者為神的化身。竹海挺立圓空之形,圓空之感、圓空之義、圓空之欲,盡量展示空心的道理。走在竹海里,就是走在仙海、佛海、神海里,沐浴著仙色、佛韻、神光,洗心洗身后而空心空身。
桿桿空竹端坐在這無塵靜聲的空山中,代代生長空欲無私的道理。這里竹子種類繁多,楠竹、淡竹、水竹、紫竹、苦竹、箬竹、石竹、麻竹、鳳尾竹、花皮竹、梅花竹、龜甲竹、羅漢竹、楠竹最多。竹忘身空無自我,樂于為竹鄉人打的竹傘、戴的竹笠、住的竹樓、坐的竹椅、睡的竹床、吃的竹筍,用的竹紙和日用的竹器,鼎盛時形成竹廠街,街名至今俱存。文人墨客沿著山路,步入竹農人家,吃竹筒飯,喝竹葉酒,聽竹歌,看竹舞,品出竹空懷的真歡至樂。竹有如功德,在于竹有空懷他物的大胸襟,彰顯出外實內空的生命形義。
朝四一看,鳳儀村為一個圓空的山村。四周圓隆的群山屋疊環抱,中間一個盆地為真空的空間環境。中空如宮窖,胎孕人物。山為實體為胎壁,盆地真空為胎室,朝天裝盛雨水。空山是實體山經雨水沖刷侵蝕形成的盆形溝谷,實與空構成生命孕育的環境。近看山體全是層層堆疊的石灰巖。一層層如花紋扭曲延展為一個圓曲環境,為花紋山。山山皆是這種花紋,山山為花紋山,村屋處在自然花紋的神奇繪畫中。山形舒展著鳳凰形態,鳳凰的羽毛舒展花紋,花紋山與鳳凰鳥,形成自然物與飛禽的精妙相合。
鳳儀村為鳳凰來儀之意,美譽還在于來自人類功力的奇景。鳳儀村的前方,左右方均為石灰巖石山,石山的縫隙間只有少許薄薄的土壤。石體,少有草本,在學上是死山,是煞氣之山,不便于人類居住,以前四山腳下都有屋場,因山石,人丁稀少而遷走。留居的先民深知此事,懂此道理,為了生存,胸心寬廣,實施改造石山環境的大計,于石山縫隙之間,刀耕火種開出層層梯地梯田。
石地埂狀如花紋,形成一座座花紋山,團團圍住村莊。山下田地用花紋石,依山形地勢堆砌石田埂和石坎,村屋就在自然與人功雕刻的花紋山里千百年被孕育著。糧食莊稼生長層層的綠色花紋,開出層層鮮花的花紋,結出層層金果的花紋。花草樹木與莊稼都是以實厚外殼與主干之空、主干年輪與年輪之空的外實內空,由空輸送生命的水汽潤長生命。鳳凰山體上的花紋隨季節的變化,色彩也在變化,年復一年地美化村莊和人們的心靈。石山無草木為空山,瑤民先祖及后裔讓空山生長糧食草藥,孕育生養了人類,造就人功美景,這就是偉大神奇的實體繪畫。崇高的畫師就是苗瑤畬族人民。山頂梯地之上,有石壘成方形的石屋遺址。石屋旁邊有規模較大石圍場,場中有數座石堆,完好無塤,石堆堆在石板上,外形類似瑤族壘石墓葬,或許為瑤族祭祀場所。不管是墓葬還是祭祀場所,都說明苗瑤畬人民對日月的自然崇拜。
花紋山花紋巨石林立,有的象海獅,有的似大象,或臥或奔,形態各異,人稱花紋奇石博物館。整個村子坐在人類自己創造的石花紋的梯地中間,即人類自己創造的石灰巖的繪畫里。奇哉異哉,讓人驚嘆。工程浩大,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辦到,也不是一家人的力量能做到,也不是一春一秋的力量、百年的力量能創造,只有舉一族千年的力量,才能造成如此人間奇績,只有實體空心,空懷家族生存大計的族人才能創造如此奇功。萬朵花紋形態的鮮花,依照外實內空的規則含苞怒放,祭奠先祖的精神;
三、步入花紋山石坑
一群文人,三三兩兩,自由結隊步上鳳儀村最高的山。這山就叫花紋山,沿花紋堅硬的石壁走到壁沿,眼前出現一個偌大的天坑。天坑把這座山變成一座空山,即花紋空山,因為層巖如花紋。天坑的形成,是千百萬年水的侵蝕,形成漏斗形狀,一層層往下掏展雕刻,成了上大下小,圓圓一個太極圖的實體窖宮。因為是層巖山,形成花紋天坑是自然的天井天缸,或說天窩。坑內與坑外都是神工鬼雕的花紋,由于地殼的扭曲,坑壁還有豎列的花紋。坑底平坦如太極形,不管下雨多少,全從底部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河,所以天坑為空山,也為儲水山,也可叫天井山,天缸山。地下有河,更為空山。如此天設地造的金盆,放置在江南幕阜山區。坑內古藤有碗口粗,如龍盤旋。這千年大藤,生根在千年壘石的縫里,毫無損壞痕跡。壘石依天坑石壁而堆,三道一米多高的圓圈壘石,為人工太極圈圖,圈地為太極梯地,為人工與自然合一的宮窖。在天坑里誰都感覺到沒有半絲微風吹散坑內土石與草木布吐的內氣。無水流走一點生氣,在宮窖中得水濕安然地生芽、生長、開花、結果。坑內樹木香草叢生,坑外圓竹桿桿臨風挺身,因為堅實的石灰巖石壁也空隙密布也儲積雨水供草木生長。真個是山空藏地氣,竹空貯真氣,生靈的真氣氤氳著生靈,蟲魚鳥獸在天坑里悠哉快哉受孕生子,自在自由地生長,真個植物的快樂園,動物的安樂窩。壘石梯地在幕阜山區為瑤胞的才智,此處正是我所論述的瑤族母性文化遺存的宮窖。天坑,是地窖,是母宮,有著孕種懷子的功能。竹節,胎窖,節節伸向天空吸吃日月光華,疏通花紋山深厚精質,氣飽舒節,亭亭玉立地以精氣神慧育人們。
這里處在亞熱帶多雨地區,石灰巖山體被琢挖成眾多花紋朝天洞,流涌眾多地下花紋石河。山體多洞,空體山之上遍布花紋天坑,為一座花紋空山。空山石體為花紋實壁,空山空間為花紋宮胎。這里有成千上百花紋天坑形成花紋天坑群,鐵錨尖石峰頂部,深不可測的火山口天窩坑,石壁鑲嵌許多古生物珊瑚化石。千百處的天坑空藏植物花紋之種,空藏動物花紋之根,此地為真空之地,有嫦娥披花紋在這里空心空身而飛天成仙。億顆花紋形狀的果實,遵守外實內空的原理飽滿成熟,祭祀自然的靈魂。
四、穿行在山石洞
石山上部豎空是天坑,山底底空是地下暗河,山腰腰空是石洞。全是實體堅硬,但實中有空,空實結合,洞內洞外花紋雕畫聯成整體,為大自然神功鬼力的石空雕,花紋山遍布這種石灰巖石洞的石雕,全在于水無聲無息的一點點的一點點的侵蝕作用。
隨村書記的介紹走近汀泗古鎮海拔六百多米花坪山麓的飛仙石洞,石洞外萬畝翠竹隨風擺動著亭亭的仙姿,石洞口的上方是仙女花紋石,如仙女騰空飛起的形態。仙女石下面是飛仙花紋石洞。據記載:明末,湖廣高僧指宗在洞中修煉八十一年,今有一座清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御賜的無字石碑矗立。石洞形成三五十萬以前,主洞全長一千五百米,最大落差四十多米,呈螺旋樓梯層狀,形似立體石迷宮。上層為石窿仙宮,鐘乳奇石形成各種珍禽異獸,金猴雄獅,維妙維肖。最奇特的是音樂石瀑,能發出十四級石質音階,能彈奏簡單的樂曲,堪稱華夏一絕。中層為石龍宮:天池奇觀、天河飛流、定海神針、龍宮寶藏。龍宮里的神龍入海,栩栩如生,石壁上還有取走恐龍化石留下的痕跡,龍頭龍尾歷歷晰晰。第三層是石海底,海底石山之脈起伏,花紋石山中有花紋石洞,石洞中藏石山。花紋山有飛仙洞、紅毛洞、流碧洞等花紋石洞。
花紋山附近有相傳是太乙為民治水掘鑿而成,洞內鐘乳倒懸,石筍群立的花紋石洞。有太乙神像、天賜神鼓、神龍臥波、天然石瀑等等花紋石景,最高處有花紋石聰明泉眼,相傳用此泉水洗手使人變得聰明。洞中有一花紋石珍珠塔,中國稀有的魚鱗泛波紋層,經百萬年孕育而成。有可容納萬人的花紋石大廳,花紋洞中有花紋洞、花紋景中藏花紋景,被譽為楚天第一花紋洞。
花紋山附近由鳴泉洞、白馬洞、天心洞三石洞組成的鳴水泉花紋石洞,為淦河西源頭。石洞三層,六個花紋石支洞,九個花紋石洞口。有高八十米,寬二百米,可容納萬人花紋大廳。洞中二處水流,洞幽景奇,鐘乳石林立:嫦娥臨塵、吳剛捧酒、蟠尤石柱、搗藥、登天石、通靈龜、玉柱峰、萬滴巖等花紋石景,為楚天第一花紋石溶洞、地下花紋石水庫、全國第一花紋石洞降基地、世界第一的天然花紋石大佛。
巖石讓水滲入地下匯集成暗河,在水綿柔之勁默默進行幾百萬年的侵蝕、雕挖下成現在的花紋石洞,還在默默朝的時間深處讓水進行沖刷、揉磨。讓花紋石山峰,更似華山險峻、泰山雄偉,讓人驚嘆自然石宮的無窮奇妙。花紋石洞是當地人民躲避兵災與戰禍的保命所,幾個世紀花紋身姿的人們,按照外實內空的規則延續后代,祭拜大地的恩德。
五、泡浴石窟溫泉
考察到夜晚,雖身疲腳酸,但能收到格物致知的感悟,心空空舒坦,身暢暢快慰。車隊開出鳳儀村,穿過汀泗鎮來到聞名全國的溫泉鎮,都想吃過晚飯泡浴溫泉,消除疲勞,治療一些因生活與工作帶來的疾病。這里是石灰巖地貌,由于地下水的"侵蝕,使堅硬巖石有裂隙成石窟,石窟深到地層較深處,接觸到地熱,熱水形成,噴出地面六百米形成溫泉。1400多年前被開發和利用,宋時溫泉沸波被列為咸寧八景之一。泉水噴出花紋巖窟,水激石巖,沸沸涌涌,霧氣蒸騰,稱為溫泉虹影,可名花紋沸潭。泉水淡,蒸如坐暖室,從石隙之。沙沸泡起滾滾上,熱如釜,其水如湯,浴之可愈病。溫泉從深層巖石把巖層中的硫酸鹽、碳酸鹽、鈣、鎂、鉀、鈉等十多種礦物質,溶煮成藥劑浴池,藥水終年不間歇,藥性永遠不減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健康身體的醫藥,實際是水:治療慢性頸肩腰腿痛、關節炎、神經炎、風濕病及多種皮膚病有明顯療效,是華中最有特色的原湯溫泉。市區天工十二眼溫泉,市外地造眾多溫泉圍團,如嘉魚山湖溫泉、赤壁龍佑溫泉和崇陽浪口溫泉等。位于咸寧溫泉鎮潛山森林公園的萬豪溫泉谷,泉水中融合人參、當歸等中藥材,及、玫瑰、百合等,適合各類人群養生、美容、健體泡浴。藥浴異香撲鼻;健身任意暢游,泡湯意在調理;靈泉爽滑,溫潤漫染;能強筋、壯骨、活血;可護膚、補元、平泌;促循環、軟角質、瘦身肌、隨心所浴,出神入化。咸寧市淦水河畔的瑤池溫泉度村,是原生態、園林式露天溫泉,將博大精深的浴身浴心、空身空心文化和豐富的溫泉養生健體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咸寧境界,靠醫達到咸寧的境界。前兩年我寫一首醫典咸寧的長詩,歌吟神話傳說的后羿為人民的過上咸寧生活,不辭艱苦地除害,到溫泉治療勞傷體病后,再健康出征。溫泉實為泉都醫宮,香城實為藥殿,只有通過醫療才能咸寧啊。一口溫泉就是一處醫宮,二十多口溫泉遍布,自然是溫泉群,是醫宮群。咸寧市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自然醫宮之都。有了這么多醫宮治病,身心康健,自然人民都咸寧地生活在此,生存在此,多少代有著花紋身體的民族,依照外實內空的道理醫健身體,祭拜溫泉的恩賜。
這里沒有東非大裂谷驚懾鬼怪的石壑谷,也沒有恩施大峽谷震憾神仙的石溝河,也沒有張家界神奇人心的石山柱,但參與考察的專家學者都驚訝自然與人功完美合一花紋石景觀,一致認為,花紋形石橋群、石灰石花紋山怪石群、花紋山天坑(井、窩)群、花紋溶石洞群和花紋石溫泉群、瑤族花紋壘石群是咸寧石文化的獨特景觀。開發旅游,在于民族文化的尋根問祖;宣傳意義,在于對人們進行愛國的品德教育。咸寧湖北的南大門,是九黎聯盟之地,是三苗故地,是苗瑤畬族的發源地,控吳越,扼荊楚。汀泗橋鎮興于唐,盛于宋,繁華于明清。汀泗境內茶蔴古道線上,僅明清就出過十二位進士,兩名狀元,周、胡、黃、朱四姓均有著兄弟兩人同科中進士的榮耀。汀泗鎮之外也是人才濟濟。是封為知府也好,是被勅為縣令也好,是官至監察御史、副宰相也好,是色古香的石板老街也好,是香飄四海的碧玉茶園也好,是冠名全國之最的千年銀杏、百年丹桂也好,構成江南獨一無二的花紋石風景,就我所知的龍窖山是五彩花紋壘石景觀,黃袍山是青黑花紋石景觀,是白色花紋石景觀。這些花紋環境都是堅實外體、虛空內懷,內涌水汽而孕育生命與文化:儒神空欲,胸懷天下;道仙空情,接濟蒼生;佛菩薩空心,慈悲萬物。巖石中空,空滲生命之水;植物中空,空涌生氣之機;人體中空,空流生脈之靈。萬物皆空,大明大悟了吧。
3楓葉靜美
金風送走了燦爛的夏花,迎來了金的秋天,蘋果樹笑彎了腰,一棵棵蘋果樹腰纏萬貫,都爭先恐后的跑來炫富,比誰是這里的首富。而這時的柿子也大高高掛起,照亮行人夜行的路。而此時的楓葉換上自己的紅妝,望著遠方的天空,沉默不言。
記得第一次接觸楓葉的還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章中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從前有一個富人雇傭一個年輕人看管牲畜,一天,年輕人喂豬時發現豬槽里的豬食吃不完,年輕人很好奇,于是他把錢幣放在豬槽里,發現里面的錢幣拿不完。到結賬哪天年輕人提出要拿豬槽來抵換月薪。富人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他。那人無法一人把豬槽抱下山,于是他把豬槽埋在土里,并在上面插了一個小樹枝作為記號。等到他從山下帶人來時,發現漫山遍野全部是樹木,豬槽找不到了。從此也就有了北京的香山,也就有了聞名的香山紅葉,自此之后就慢慢接觸了楓葉,并對楓葉產生了特殊的情感。
火紅的楓葉佇立在枝頭,凝望遠方,好像在等待著什么。茂密之處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葉與葉相互簇擁著,互相扶持著。楓葉漫意舒展,恣肆盎然。晚秋的風霜不期而至,無情的打在著紅色的手掌上,心中不覺顫抖了一下,平靜之余,聽到了楓葉輕微啜泣的。它們鮮血淋淋的立在枝頭,一句話也沒有說,互相看了對方的臉頰,仙楓游戲網一笑,又視著遠方。血液從他們身體里一滴一滴留下來,滴在了樹枝上,打在了樹干上,落進了泥土里。寒心的秋雨也來湊一湊熱鬧,竭盡全力的施展著自己的看家本領,一滴滴的落在楓葉心間。浸透楓葉的火熱,澆滅這不該燃起的火焰。
晚秋已過,迎來了朔冬。北風呼呼的刮著,很多花早已凋謝,樹枝上偶爾還有一兩片樹葉在那里苦苦掙扎。楓葉漸漸地變得枯黃,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知道自己該去做些什么事情了,他們毅然決然的隨風而去,北風像一把尖利的刀,的刺向一片片楓葉。楓葉的心臟被刺穿,通紅通紅的血液從心臟涌動出來,但是他們的心臟依然在跳動,血液依然冒著熱氣。主要的五部分已經被切割地支離破碎,手于腳早已分離,只剩下細碎的殘葉片絮。慢慢的他們落到了地上,安靜的守護著楓樹根部,無論走多遠他們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那是生他們養他們的根。。雖然被無情的摧殘著,但他們并不埋怨什么,因為這就是他們生命的過程,他們化作了春泥,守護著自己的本心,等到來年依然笑著看滿樹血紅楓葉。
甜蘋果早已被人們摘下,免去了風霜雨打,紅色小燈籠也早已經躺進了溫柔鄉,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它們或許在聽著搖籃曲呢。楓葉看到了最后的秋天,它們見證了秋冬的替換,度過了他們不平凡的一生。
遠處幾片楓葉在向我招手,好像是在向我道別,去吧,天堂中的你們會更加美麗。葉影漸行漸遠,只留下一滴鮮紅血液,死若楓葉之靜美。
一、寫作指導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呢?關鍵的是要進行細致的觀察。
傳說宋代畫家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冒著似火的驕陽,全神貫注地看著一片竹子,臉曬得通紅,衣服被汗水濕透,但他好像是毫無知覺一樣。不知何時烏云蓋住了山頭,隨后狂風大作,文與可撩起袍襟,迎著咆哮的狂風,攀登到山頂,繼續觀察狂風吹亂的竹林。突然一聲雷鳴頃刻大雨如注,竹葉子上晶瑩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顧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與可徹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畫出最出眾、最富有特點的竹子。
我們在觀察景物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從開始到最后,凡有變化的都要細致觀察。比如植物,它的發芽、開花、結果等各個生長期都有不同的特點,如果細致觀察了全過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進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三、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觀察。有一則寓言:一天,五種器官相互爭吵起來。“眼睛”瞪得圓圓地說:“沒有我,你們什么也看不見!”“耳朵”不服氣地說:“少了我,你們啥也聽不見!”“鼻子”哼了一聲:“要是沒了我,你們能聞見花的芳香?”“舌頭”伸得長長地說:“嘻!如果不是我,你們能嘗到美味佳肴?”“身體”在一旁發起抖來。“眼睛”好奇地問:“你怎么啦?”“身體”說:“聽你們這樣爭吵,我渾身冷颼颼的,――不知你們想過沒有,要是我們互不相讓,各自離散,那我們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 這個寓言形象地表明一個道理:當人們觀察景或物時,需要多種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繪出景物的特點。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豐富多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將它們都寫進文章里,那樣的文章肯定是繁雜冗長,不知所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狀物繪景,這樣筆力集中,便于寫得細膩,寫得豐滿。圍繞中心,狀物寫景,不是說和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就寫,和中心思想關系間接的就不寫。對于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點寫,和中心思想關系間接的也要寫,只是筆墨輕一點罷了。當然,對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無關系的景或物,應當一律舍棄。
游蹤,就是游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瀏覽一個地方,往往要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景物。行文的時候必須按照游覽先后順序記敘,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準確地把游蹤寫清楚,才能夠具體描述景物所處的地點、方位、特征。寫清楚游蹤的主要途徑是“移步換景”,即隨著游覽、參觀者的立足點不斷轉移,相應描述不同地點所見的景物。通過“移步換景”,游覽、參觀的游蹤,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間的空間關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導游,領著讀者一個點、一個點地游覽、參觀。為了使狀物繪景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我們還可以用多種表現手段來豐富描寫,從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見的表現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
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狀物繪景。
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動”與“靜”是一對冤家。一見面總愛吵個沒完。一次,“靜”對“動”說,:“你怎么老跟著我?讓我獨自呆一會不行嗎?”“動”回答:“那怎么行!沒有我,人家怎么能認出你來?”“靜”不服氣地說:“你舉例說說。” “古人筆下有這么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如果不寫‘蟬噪’、‘鳥鳴’的動態,怎么能知道‘林靜’ ‘山更幽’
呢?還有……”“得了,得了!這么說,我倆是形影不離呀!”“對,互相依存,共同體現”。這個故事說明:以動寫靜,動靜結合,這是狀物繪景中高妙
的一著,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詩歌的寫作手法用術語說是它的表現手法。古詩歌鑒賞表現手法常見的有:
比興、象征、比喻、夸張、比擬、借代、雙關、襯托、烘托、渲染、對照、用典、疊詞、、互文、想象、聯想、曲筆、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后揚、先揚后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等,以下就其中一些比較常見的表現手法做一一介紹:
1、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間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過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余味無窮。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愿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對象。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3、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后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
4、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5.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6、烘托 烘托屬側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后用于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8、以樂景寫哀情 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首詩所要表現的是凄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艷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里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利用好景致與壞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
9、化動為靜 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贊頌。
10、動靜結合 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11.抑揚 古詩詞中,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2、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創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13、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4、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15、以小見大 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16、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7、鋪墊 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準備或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18、虛實 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1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0、夸張 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征,說話時有意將事實夸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夸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夸張的描寫,表現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21、比擬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用這種手法可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黃庭堅的清貧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手法,用兩個設問句領起前后兩片詞句,既抒寫覓春情切,又顯得結構綿密,構思新穎;又去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該詞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把“春”和“黃鸝”人格化,愛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22、對比 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23、疊詞 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秦”、“漢” 兼及“明月”和“關”。
25、雙關 為了使某一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如韋莊的憶昔中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26、倒裝 倒裝是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辛棄疾西江月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后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應為“溪橋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后移也可強調驚喜之情。再如“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為“神游故國,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27、借代 借代是古典詩歌中運用極廣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借代可使語言簡練,富于變化,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朱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數百年”中的“”。
28、聯想 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29、想象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
30、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謙的石灰吟。
31、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描寫風勢很大,卷起的紅旗伴隨急行軍,另一方面暗示形勢高度戒備,全句不事張揚,卻把戰事的緊張狀態形象的表現出來。
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寫景狀物作文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美麗的景色所陶醉,從而產生把這美景記敘下來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這就是寫景的文章。如何寫好寫景的文章呢?
(一) 要緊緊抓住景物的特點去寫。
寫景狀物文第一個是對事物須仔細觀察。觀察是寫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狀物文的寫作對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個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抓特征,是各種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寫出此景與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點就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善于捕捉和發現景物的特征,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點突出。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例如: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就緊緊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機勃勃的特點;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就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所寫的景特點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住能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
寫景就要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做到這一點,只抓住景物的特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必了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越明顯,越突出。具體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以上這些片斷告訴我們,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并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征,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了突出春的美麗和充滿活力的特點,抓住了能表現這些特點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及人們的活動,使我們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點具體而突出。只把景物擺在那里,并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寫春草時,細致地描寫了春草的情態——“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春草的質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澤——“綠綠的”;春草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樣,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機很好地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不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就很難達到這一目的。在描寫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有時,單純地描寫要寫的事物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具體,對感情的表達還覺欠充分,此時還可以描寫其它看似與所描寫景物無關的其它事物,這就叫側面描寫,例如,在寫春草時,作者還寫了孩子們在草地的嬉戲。通過這些活蹦亂跳的孩子的活動,更表現出春草的活力和可愛,這就是側面描寫的作用。另外,在描寫事物時,有的事物由于種種原因,很難下筆去做具體的描寫,例如寫春風,這春風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如何下手呢?我們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這樣,也能把較為抽象的事物寫具體,例如在寫春風時,作者就抓住了觸覺、聽覺、和嗅覺這些感官,把無形的春風的輕柔、芳香、和悅的特點寫具體了。
感官拓展法。
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去體驗,既觀其形與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的特點。朱自清的春正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去感知春天,敏銳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特點,從而把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描寫得細膩精彩,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安排好寫景的順序。
既然寫了這么多能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那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總之,不管用什么順序,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順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現景物的特點;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規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因此,寫作前,我們務必要找到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或邏輯、或空間、或時間,切忌亂描亂寫,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另外,還須注意描寫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這樣安排順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長順序安排的,所以先寫春草,是因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報告春的到來;而隨后隨著景物的順序,春色越來越濃,春意更加盎然,后我們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發展變化過程,覺得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時間拓展法。
時間季節不同,景物就會有不同的特點。描寫一處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還可以從一天中不同的時段來寫。這樣,不僅從時間上拓寬了思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把不同時間景物的不同特點表現出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如方紀的三峽之秋,按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點,描繪了三峽中秋之日不同時間的不同美景。時間——景同,時間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變化。
空間拓展法。
同一地點的景物,由于觀察的角度、方位有變化,也會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們描寫景物時,應注意變換寫景角度,或俯視仰望,或前后內外,或遠近高低,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多角度、多側面去描繪,才能準確表現出景物特點。如陸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兩次描寫火把,前一處描寫,從山腳向上望,火把“一直連到天上”,顯示了山的高峻;后一處描寫,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隊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寫景觀,表現出山勢的陡峭,山路的艱險。多角度、生動的描寫,令人驚心動魄,如在景中。空間——遠近、內外、上下等不同視野的轉換,或散列式寫法
(三) 注重用詞用語和修辭。
古人在寫景時尤善字斟句酌,他們年留下的許多句子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他們煉字的結晶。那么,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不妨也學學古人,盡量地選用那些最能表現景物特點的詞或句來描繪景物。 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五)要在描寫中注意變換描寫的角度,使描寫主體化。
在描寫時,不要平鋪直敘的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景物也給讀者主體化之感。例如,我們可以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可以把近景描寫和遠景描寫相結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相結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氣息。
虛實拓展法。
寫景不僅要實寫,也需要虛寫。虛寫就是用聯想、想象、比喻、擬人等方法描寫景物。景物虛寫的途徑很多:可以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動靜結合,虛實相映;可以借助夢境虛寫景物;可以通過多種感覺觸發聯想和想象,抒寫與眼前景物相似或相關的景致;可以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實景虛擬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蘊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寫動與靜、明與暗、虛與實的有機結合,不僅打開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寫景畫面富于立體感和藝術性。
(六)注意表達自己的感情。
主要的目的在抒情;書寫時,景的文字分量應該比較重。 將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寫的字里行間。
任何寫景的文章,并不僅僅單是為了寫景,也就是為寫景而寫景,大凡寫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個人的情感,表現作者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寫景的時候,作者要么滿懷喜愛贊頌之情,要么滿懷痛恨厭惡之情,并根據自己對景物的情感態度來選用不同的語言文字、修辭等對景物進行描繪。
寫景不只是為寫景,寫景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寫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寫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讀者,寫景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寫表達感情;借聯想表達感情;借議論表達感情和直接表達感情的諸多方法,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靈活的運用。
◎景與情結合的寫法
一、 以景勾聯情思:景物依舊,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傷感懷舊的情感。
二、 以景渲染氣氛:精心描繪經過選擇的景致,就能營造出某種氛圍,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夠傳達出來。
三、 因景的變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會有變化,而使人產生歡愉或悲愁等種種不同的情思。
四、 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聯想,作者將主觀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滿作者當時的情感。
五、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顯情:作者描寫的景本身已具備明顯的象征意義,如月的陰情圓缺、如草的更行更遠還生、如水的一江春江向東流等,融情于景就顯得自然,也能引發讀者共鳴。最后,要說的是:不管寫什么景物都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參考作文
人們都說,鳥籠之中不可能有一只渴望自由的鳥,因為鳥會因為失去自由郁郁而終;而那些沒有死去的鳥,他們的意志與對自由的渴望都被時光磨得一干二凈。人們也都說,籠是不可能放走鳥的,因為如果他自行放走了鳥兒,那他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然后死去。所以很多鳥籠會看著一只鳥兒在籠子之中死去而無動于衷,用如同外表一樣鐵一般的心默默地接受著一切,然后又迎來一只擁有鮮活生命的麻雀或是夜鶯。
我,也是一只困在命運之中的鳥籠。我剛被買到主人家中,就被掛起來,放入了一只鳥兒。多么美麗的鳥啊:櫻色的喙,黑色的眼,如火一般的爪;頭上有淡黃的羽毛,項間帶著褐色的頸環,身上披著紫色的披風,翅上是橙黃的羽毛,尾毛是淡淡的綠中又有淡藍;光滑的羽毛在陽光下閃著迷人的光環。這可真是天造之物啊。
但她和所有的鳥兒都一樣,無時無刻不回想著生長的森林,渴望蔚藍的天空和白云。她在我之中,不吃,不喝。只是眺望著遠方,黑色的瞳仁之中,盡是哀傷。原本美麗的羽毛,也因瘦弱而失去了原有的光澤,無精打地貼在她的身上。她明顯消瘦了。
兩天后,她開始攻擊我:用嘴啄我,用腳踢我,甚至用頭撞我。我感不到痛,因為我是鐵做的。當我看到她頭上滲出血時,我不禁一問,你,痛嗎?她愣了一下,沒有理我,只是用頭繼續撞擊我。我知道,她是恨我的。
又過了一天,她開始吃東西了,也不知是太餓,還是放棄了抵抗。但 這又畢竟是好的,她可以不死了。接著,她告訴了我她原來生活的地方。蔚藍天空一塵不染,沒有被文明的鉛塵印得渾濁。白云悠閑地躺在天空,那藍天下是一片又一片無盡的翠綠的森林;林中那條蜿蜒的河流,清澈得如同虛無;水中各色的魚兒游來游去。陸上,羊兒在草地上吃草,隨意地,也吃下了那散發著淡紫色香氣的小野花;河邊牛兒在喝水;狗在和水中的倒影打鬧。天上的鳥兒在樹與樹之間穿梭,又在樹枝上鬧著。早晨,她和她的伙伴們一起在空中唱歌,順帶找蟲吃。中午,在樹林中,她們穿梭著,一起捉迷藏,而晚上就回家睡覺。有時會出去探索新世界,有時又在家中與別的鳥吵吵架,但這一切都是多么自由而快樂!
我不斷地讓她講以前的生活,我不斷地幻想著遠方的動物樂園。不斷想著,我好想飛到那遙遠的地方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自私的,一廂情愿想找她說話,讓她描繪那遠方的叢林。其實她不知道,我好想放她走,但是我不能。我本以為,她對自由的意志已經磨滅,已經習慣了籠中的生活。其實,我并不知道,每當她眺望遠方或是看見天上飛翔的青鳥時,眼中流露出的嫉妒與哀傷。
有一次,她的舉動讓我無比震驚:在人類走過來,把她捉出來把玩時,我看到了她眼中的仇恨。她,竟用她櫻色的喙地啄了一下人類的手。她掙脫了,在闊大的房間之中飛來飛去,卻找不到出口。最終,她還是被捉住,放進了我的身體之中。我看到了她仇恨與疲憊的眼神,還有眼角閃過的淚光。原來
,她對自由的意志仍然強烈。
終于,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放走她。當我告訴她這個決定時,她一直暗淡的雙眸閃耀出燦爛的光芒。她驚喜地問我:“真的嗎?”我平靜地告訴她是的,盡力掩蓋自己的悲傷。在人類出門時,我放了她。我看著她披著金色的陽光飛向遠方,飛向她那美麗的家鄉。我笑了,在默默承受著死亡的吞噬時,笑了。我現在才發現,鳥籠永遠不可能擁有自由的天空,因為天空,也許只是屬于翱翔的鳥兒……
第一,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引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朔風怒號、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用這幅畫面中的“寒”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調動讀者的想像,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倫敦灰霧慘淡的陰郁圖畫,用這幅畫面中的“暗”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明”色。這還不夠,作者還讓我們看了一幅熱帶地區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畫面,再用這幅畫的“熱”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溫”色。正是用了色調和對照,用了繪畫藝術的“以色賦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將濟南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畫面勾勒了出來。
第二,從紛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現。
這是山水畫法。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余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緊接著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征:“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第三,精心設計景物和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
繪畫是“空間藝術”,須將空間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則加以巧妙的布置。這種繪畫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說第二段畫的渾然一體的濟南大地是一幅寫意畫,那么第三段畫的美態紛呈的濟南雪景則更接近于工筆畫。
作者依山寫景,通過寫美的小山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畫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藝術結構上取了兩層布置。先進行工筆的分筆描繪,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地輕描: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是它的態,在色和態的描繪里寫出了靜中的動;它更有世上最動人的容色,艷艷夕陽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畫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筆一景,一景一態。這一段分筆描繪,從方法看是用工筆,從意境看依然著力于寫意。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分筆描畫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動的。一連串的動詞,將讀者帶想、想像的意境,讀者所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光、色、態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雪的內在的美。作者所創造的,正是“氣韻生動”這一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正是為了讓這種畫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層描繪。在分筆勾寫后總繪雪景,將古老的城,城內,城外,山坡,村莊,整個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結句直接點明:“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濟南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涌不息,這樣美的形象如何畫出?作者舍棄了濟南冬水的種種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鮮明形象,在鮮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先是著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綠”,一連串五個“綠”字,作者描寫的是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托出的卻是水的綠。讀著這些綠萍、綠藻、綠柳,我們會自然聯想到滋養出它們的水,感受到蘊蓄在濟南冬水里的綠的精神、綠的生命。接著著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細節乃至具體形態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筆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機:“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這已是感情化的水,藝術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所得到的獨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繪畫藝術中,為了表現出水的特有的態、特有的勢,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這不是出色的繪畫藝術又是什么?結尾處,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鮮亮明麗的色彩給泉城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倩影:“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最后要說的是,無論從立意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陽光、山川、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的都是“暖”這一個字。繪天繪地,繪出了這幅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這幅圖的特定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筆勢順暢,一氣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我們都領教過“寒冬”的威。然而,濟南雖位“在北中國”,冬天卻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親。讀罷老舍的名作濟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鮮明。
作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平度過的,20年代至抗戰前夜,他執教于英國倫敦大學和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北平、倫敦、濟南,先后成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獲得了評判對比的資格。“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如果“不刮風”,便堪稱“奇跡”,那么“沒有風聲”就應是“奇跡中的奇跡”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沒有風聲”,感受這么深切,是不難理解的。當時,作者是從霧都倫敦回到“響晴”的濟南的,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個強烈的對比:“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為了強調這種異常鮮明的感受,作者繼而就將“熱帶的地方”同“北中國”的濟南作了第三個對比,以熱帶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襯,突出了濟南的冬天能有“溫晴的天氣”之可愛。至此,既有“奇跡”,又有“怪事”的濟南,其暖冬的特點已經躍然紙上,未措“慈善”之辭而已見“慈善”之狀。
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條主線,緊扣著“山”和“水”,作品接著鋪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第一幅是小山搖籃圖。作者先為讀者勾勒了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何等恬靜,靜到壓根兒“沒有風聲”;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響晴”。難以想像這是北中國的冬景,但這卻是濟南真實的冬令。“寶地”的“出奇”之處便在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處,卻是在引出“山”之后對“山”的描摹上。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對這樣一個地理環境,作品只用一句話就寫準了:“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也便是濟南出現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點出這個原因,用的不是學者的口吻,而是文學家新巧的比喻:“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的慈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呢:“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幅“小山搖籃圖”竟然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就憑這種體貼入微的撫愛,濟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的:“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畫面。除了風,嚴酷的冬天還要憑借雪來向大地施加威,增添寒意。然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因為那只是“小雪”,連“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襯托顯得“越發的青黑”,僅僅在它的“樹尖”上才“頂著一髻兒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濟南不是暖冬,能見著這“最妙的”雪霽晴巒圖嗎?更令人擊節稱奇的,是小雪給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到快日落的時候”,竟還有“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呢!可以說,雪后的濟南格外秀麗了。這真是一幅動靜相間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寫了“山”之后,開始寫“水”,從而展開了剔透玲瓏的第三幅畫面:空靈水晶圖。濟南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水溫恒定為18°C,所以隆冬季節,泉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來寫出濟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在作者筆下,這樣的水豈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作者的手法實在巧妙,在這里他沒有直接寫天氣的“暖和”,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這水,這綠藻,這垂柳,都楚楚可愛,你還能不說濟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嗎?就在讀者品嘗這綠水垂柳,余意未盡的時候,作家的視線又轉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藍汪汪”的天渾然一體,“整個”地成了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藍水晶”里,還“包著紅屋頂,黃草山”,一幅鮮麗的水晶圖令人耳目一新,心馳神往。這樣,作者就從水寫到天,以至概括了整個濟南,與首段那句“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照應,寫下了珠落玉盤般的結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呈現了:濟南的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讓讀者感動,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摯。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處處流于筆端,溢于言表。“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用這樣的句式,既寫出了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于人的語勢。“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于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文章通篇注意閱讀效果,娓娓道來,情懇辭切,猶如與不見面的讀者促膝談心一般,不時在進行著感情上的交流。這樣親切的文筆,使人們對濟南“慈善”的冬天倍感親切。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稱道的。文章中的寫景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涂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的景致。
如果說,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于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沖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并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于用了。
(四)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了。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來的美了,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里長城的墻頭,或供在云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了,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不過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因此,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仙楓游戲網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悅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應該說,它們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里,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虛實手法同時并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于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于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并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了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的感覺,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但仔細一想,這是多余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中,應該而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著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上一篇:中國國風品牌盛典-|
下一篇:最后一頁
描寫景色的散文如何寫景詩歌當中的描寫景物的手法有哪些寫景狀物作文文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濟南冬天雪景的方法?答:描寫自然風光的句子?1、天際出現了一抹紫紅色的朝暉,像綻開的紅玫瑰。2、金色的陽光透過縫隙,灑
5月29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中國國風品牌盛典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盛裝上演。在眾多參演品牌中,電魂網絡以其獨特的創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脫穎而出。作為本次國風品牌盛典的重要加盟者,電魂網絡帶來了由
王者榮耀狂鐵技能介紹王者榮耀狂鐵新皮膚怎么得天將雄師戰車多少級開在王者榮耀里李元芳的戰車是幾號王者榮耀鋼鐵意志之證怎么獲得王者榮耀有哪些稱號王者榮耀高冷簡短名字有:青絲、成雪、心若、向陽、花自、盛開、
少女たちよ在線觀看動漫游戲:多樣化娛樂體驗的新時代,動漫與游戲的完美融合!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少女們對于動漫和游戲的喜愛與日俱增。少女たちよ在線觀看動漫游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現代年輕人生活中的一
作為一款非常好玩的像素地牢游戲,玩家們可以在這個游戲里面搭配不同的羈絆來讓自己的戰斗更加的輕松,在選擇忍者這個職業的羈絆上面,不少小伙伴們就非常的疑惑。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職業搭配什么羈絆最好吧!忍
第五人格段位順序是什么?第五人格排位時間第五人格新賽季段位改動了哪些第五人格歷史最高段位是什么意思第五人格段位有哪些1、段位:等級是不一樣的,只有打排位賽的玩家才有段位,沒打排位賽的只能提升等級。我們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背后靈
韻律源點arcaea
出發吧麥芬
植物精靈
soupsoup
迷途貓之旅3
跨時代戰爭小游戲
辛迪車禍模擬器蟲蟲助手模組
我的健身教練2正版
本站所有軟件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著所有。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網站地圖
Copyright?2024 商盛軟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粵ICP備16050189號-2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描寫景色的散文如何寫景詩歌當中的描寫景物的手法有哪些寫景狀物作文文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濟南冬天雪景的方法?
答:描寫自然風光的句子?
1、天際出現了一抹紫紅色的朝暉,像綻開的紅玫瑰。
2、金色的陽光透過縫隙,灑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3、太陽泛起火紅的笑臉,使朦朧的校園豁然揭去紗帳。
4、雪停了,夕陽把云彩輕輕推開,吐出了淡淡的粉紅。
5、夕陽的余輝透過霞云,灑在江心,形成一線閃爍的金斑。
6、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云彩,太陽把面烤得滾燙滾燙。
7、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
8、毒辣辣的陽光曬紅了高粱,蒸黃了楓葉,烤焦了旁山公路。
9、路旁的樹枝切割著夕陽,把光的碎屑不斷地灑向染金的地面。
10、和煦的陽光,透過稠密的樹葉灑落下來,成了點點金色的光斑。
11、夕陽的半個臉蛋已經沒入地平線,黃昏夾著習習涼風飄然而至。
12、湖上泛著一片青煙似的薄霧,遠望微山,只隱約辨出灰色的山影。
13、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校園。
14、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云飄逸悠揚。
15、剛剛起身的太陽呵,精神抖擻,紅光四溢,把整個世界照得通亮。
16、火紅的旭日剛剛透出海平面,給美麗恬靜的大海抹上一層玫瑰色。
17、朝陽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風乍起,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
18、春天,那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
19、晚秋了,太陽懶洋洋地掛在天上,像個老公公露著笑臉在打瞌睡。
20、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里蹦跳著走來了。
描寫景色的散文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所以鑒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必須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及其作用。
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描寫,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見的鑒賞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寫———正面描寫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側面描寫中的襯托、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遠近高低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各種手法之間可能有交錯運用的現象,比如以動襯靜也可以是反襯。
(1)各種修辭手法
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學生要善于發現修辭手法,并說明作用。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側面描寫——襯托對比
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對比是相并的兩方內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點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凄涼的心情。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還可以化動為靜與化靜為動。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山舞銀蛇,原馳蠟像”也是化靜為動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在景物描寫中,虛是聯想想象之景,如回憶想象未來或幻想幻覺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
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柳永雨霖鈴想象別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5)正面描寫——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思歸的感傷,如杜甫的另一首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寫下文勾起漂泊的傷感作鋪墊。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通過紅日映花襯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憶江南美景的;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潔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云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么絢麗的畫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與遠近高低的順序
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云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蘇軾的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
(7)正面描寫——白描工筆
描寫景物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那么,白描法繪景有什么特點呢?一是繪景的語言要樸素、簡潔,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寫鮮明、準確,它要求的是既簡潔,又傳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鷗浪遠,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過,憑舷風滿衣。
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還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既指眼前景又象征的衰落。可以樂景寫哀情,它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
古代詩歌抒情方法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復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后懸想寄衣到否。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聲光色態、動靜虛實)來抒發。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全詩無一字說惜別,無一字說傷心,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不盡,隨水長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全詩選取典型的秋天景象來抒情。北風蕭蕭,木葉搖落,大雁南飛,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孤獨的詩人面對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鄉呢?這類借景抒情的詩作中有一類“觸景生情”的,特別富有情趣。王昌齡的閨怨即為代表作品。“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歌描寫一位閨中,被一個明媚的春日哄動了藏蟄一冬的熱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樓頭,忽然看見路頭的青青楊柳,心里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變化:在這樣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獨守空閨,與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發生了這樣的疑問——我的青春是不是和這楊柳一樣黃了又青呢?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讓丈夫從軍邊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楊柳驚動了久蟄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敘事抒情。有些詩歌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歌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通篇敘事,首句寫在洛陽城里又見秋風,引起游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次句寫想寫家書,而思緒萬千,不知從何說起,這兩句比較平淡。三、四兩句抓住一個細節,化庸常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際,詩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內容忘記寫入信中,只好拆開信封再檢杳一遍。羈旅之人對家鄉,對親人那種無限牽掛的微妙心理,正是通過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王維的雜詩(其二)的敘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用白描手法記錄了一次對話(應該就是詩人對來客的問話):“您從我家鄉來,應該知道家鄉的事吧?您來的時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開了花?”詩人不直說思念,而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強烈的思念——詩人對家鄉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詩人的語氣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親自回去看一看啊!
古詩中還有一些敘事類作品,以曲折見長,在很短的篇幅內寫出波瀾,有尺水興波之妙,頗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歌以閨中思婦的口吻來寫,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來,就要去打門前樹上的黃鶯兒;為什么呢?原來是不想讓它在枝上啼叫;黃鶯的聲音很動聽,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它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夢;什么夢這么甜美?原來是夢見了在遼西從軍的丈夫相會,難怪要去打那黃鶯兒了。四句詩,一句一層意思,而且是用了倒敘的手法,環環相扣,思婦的極度失望、煩悶的心理活現紙上,可謂是極盡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三、四兩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質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來諷喻當朝。如李商隱的賈生云:“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摘取漢文帝在未央宮的宣室祭祀后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的鏡頭入詩,這件事是帝王千萬件起居活動之一。詩人為什么抓住這一點來寫,因為通過這一點,反映了漢文帝求賢是,表面上禮賢下士,將放逐在長沙當太傅的賈誼召回,可是卻不重用他,賈誼的才華格調是無下倫比的,他主張削弱諸王勢力,鞏固中央以外抗匈奴的主張是正確的,對這些治國大計,漢文帝卻不問,而偏去問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顧帝王之尊,移動席位靠近,一直聽到半夜,而對千萬苦難蒼生的安危死活卻一句不提,這不是荒唐透頂么?李商隱嘲諷的是漢文帝,其實也是嘲諷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諷所有以求賢來博取名譽而實際并不重賢的統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把歷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
如何寫景
1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時常早起。
這是巴金先生散文海上日出里的句子。雖被作為寫景散文的楷模,但我早在在小學時期就已經學習過這篇課文,只不過現在的我能勉強記起這唯獨的寂寞的一句罷了。
剛剛回到學校,便恰巧遭遇到宿舍停電,只得臨時搬到已經畢業了的大三學長的空寢室。晚上,雖說是太陽剛落就躺下,但并非能一沾席子就如愿以償地進入甜美的夢鄉。夏天的蚊子哼著曼妙的曲兒提醒我清醒地享受這一個客夜,在我身上留點癢痛的傷痕做一個回味的記號。附近的鐵軌與機車碰撞的鋼鐵般沉重的聲音深怕人們遺忘了他們的存在,借著夏夜浮動的熱流變得更加憤慨。就當我睡夢將要占有我眼前微弱模糊的景物的一刻,手機鬧鈴一響,將人拉到真實的世界,迎接一個嶄新的黎明。
雖說才五點多,但叫人再睡下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懶漢在愿意永遠留在睡夢中。
刷牙、洗臉、推開窗。
沒錯的,我就是在那一刻突然想到巴金先生的那句話。
昏暗的天邊突然劃出一道霞光,起先只不過是微弱的一點兒影子,像縫衣針上探出的紅線頭。緊接著紅線越發變粗,成了一條鮮艷的絲帶,向四周緩緩延生,靜靜地描摹出大地與天空的界限。當天空的昏黑與城市高樓的渾濁逐漸分離時,我知道新的一天中的太陽將要從那兒升起了。
未過多久,那柔軟的紅絲帶中心果然探出了太陽可愛的腦袋,像極了嬰兒天真無邪的微笑。四周昏暗的天空也逐漸變得清晰,連工業城市里陰霾的天空也受不了太陽的這份純樸吧,竟將往日布滿的烏云染成了絢麗的朝霞。朝霞由金黃轉向鮮紅,再由鮮紅轉向深紅,一層層疊加著,延續到天空的另一邊。俄國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在青銅騎士里留下:前霞方逝,后霞已至的名句。我想他當時也是在看到這神奇的朝霞,才能想出這超凡脫俗的詩句來。
眼看著東邊太陽的腦袋越發成長,向著大地投放出燦爛的金的光芒,刺得人眼睛隱約作痛,沉睡的城市也隨之光芒的到來而打破沉酣。即便如此,我還是不能舍棄這美麗的景色又有誰會甘心舍棄大自然的饋贈呢?那輪紅日慢慢地爬出海平面,拖著凝重而堅毅的步子,一步一步地透出云層,最后一躍而上,跳上廣袤無垠的天空。
四散的陽光將天空的昏暗驅散,陰霾的天空霎時間變得蔚藍透亮,清澈得像一面寧靜的湖。天邊的紅霞已不見了蹤影,唯有幾朵懶洋洋的白云飄蕩空中。日出迎來了嶄新的開始,也為黑夜畫下一個完美的結局。
啊!那閃耀著希望與光芒的太陽啊。
我要追逐你的足跡而去,化為鄧林。
2走進咸寧花紋石里
咸寧,為普天下全都安寧的意思。周易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尚書大禹謨說:野無遺賢,萬幫咸寧。以咸寧命名地名,含義何在,過去連皮毛都沒摸著,直到今年陽歷十二月四日,市民協組織來自通城、崇陽、通山等地二十多名市民協會員,對石橋、石山、石鄉、石洞、石泉的咸寧市汀泗鎮進行為期一天的探訪,才明白獲得如此美譽的道理:我你既能通城又能通山而咸寧,萬物崇陽而咸寧,山野蒲坼而咸寧,人民得嘉魚而咸寧。
一、走過汀泗鎮石橋
我與羅偉民、舒中甫、劉彩云從瑤族故里壘石之鄉的龍窖山千家峒,乘坐通城民協專車,路過汀泗鎮,目暏一年前特地來觀看的汀泗橋,有新的感覺。汀泗橋為四墩三孔空洞通水的石橋,長十丈、寬一丈五尺。橋建于北宋初年,橋墩為花崗巖,落腳石底。花崗巖橋拱,拱跨半圓花紋的空間,便于洪水通暢。由于空實結合,得以安固千年,建橋者明白外實內空的道理:讓生命之水,分分秒秒暢通無阻,自然不會沖毀實體的橋身,得以永長壽。橋面青石板鋪成,兩旁安有三尺高的攔護墻,上架木蓋頂,形成空廊的通道,讓人風雨無阻地通行,為典型的風雨橋。風雨橋是苗瑤畬族的建筑,又名為廊橋,應為這些族人或這些民族的后人所建。此橋名汀泗橋,為紀念丁四而命名,因穩固地讓人安全通行于河上,加水旁為汀泗橋。建橋者有感于捐資者丁四被洪水毀沒家庭變為空家的悲慘,一顆空心胸懷鄉人安全,一生到死打草鞋籌集資金建造橋的濟世情懷,以物以理紀念:橋是丁四的胸懷和人格,橋存人存,橋久人活。
丁四如石忠厚,打得一手花紋般好看的草鞋,又快又結實又好穿。性格堅硬如石,每天從早到晚,把草鞋穿成一串串,晴天用竹篙掛驛道邊,雨天掛在草房屋檐下招覽顧客。賣草鞋的錢一吊吊地積累到壇子里,埋到床鋪下。帶徒弟,不收費,徒弟編草鞋嚴按要求:十雙廢、十雙壞、十雙才能夠賣。草鞋走俏咸寧蒲圻、嘉魚。
中年挑選精干出師徒弟入伙擴大規模,就地取材,研制出筍殼草鞋,苧麻草鞋,更結實,更好穿,更耐磨。發展到布片草鞋,繡花草鞋,女式草鞋等各種花樣,草鞋上編上丁字標記,花紋草鞋暢銷兩湖。暮年盤算邀約眾鄉親修建石拱橋,一次外出請工匠設計橋樣,連夜冒雨摸黑趕回,家被洪水所淹,撲向洪水中草鞋鋪里找積攢修橋的錢幣。青年男女七手八腳抬上來八壇錢幣(五壇銀錠,三壇銅幣)。
老人年老體弱,突受風寒,彌留之際,拉著族侄徒弟說:在有生之年建起一座石橋。鄉親們聽說老人一生打草鞋是為修橋,自發涌向河兩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座安全人們生命和家庭的石橫跨在河上,四鄉八岸的人民從此都安寧地交往了。但丁四橋又被水沖毀幾次。貞觀年間,玄奘西游前告太宗,國內需做萬件好事,方能功德,取回真經。一心向佛的太宗派出萬名和尚在全國各做一件善事。一
個和尚用隨身攜帶的官銀及化緣得到的布施,在丁四老人的建橋遺址處,修起結實的三眼石拱橋。現架在河上的古石橋,重建于一二四七年,為湖北省最古老的石拱橋。鎮以橋名,橋以人名。紀念丁四功德,鄉親們在離橋五十米的河北側山腰上,建一座五層塔永久彰顯使咸寧的意義,丁四從此成了空無私欲的橋神,成了空無私利的人神,成了空無私我的祖神。千種花紋年輪的草木,遵照外實內空的規律欣欣生長,頂禮汀泗橋塔。
二、走進鳳儀村石山
車與咸寧市民協車隊匯合后,駛進汀泗鎮深處的風儀村。這里與蒲坼、祟陽交界,表面看遍山遍坡是圓紋形的楠竹,是聞名的星星竹海。生長在竹鄉的我平時對竹就喜愛,今天與眾多文人一起走在竹海里觀竹,心情有些別樣。桿桿竹子象在等候我的到來,我走在它們之中,與它們為伴,感覺自己是一桿圓竹,一桿矮小的圓竹。仰望身邊高高奇長的圓竹,竟有一種同竹一樣,節節向上升長的感覺。此時特別留意竹節。每個竹節是一種圓圓的真空,每桿竹節節圓鼓而上,是由圓長的空節,在圓長空節之上朝天空生長的一種圓通的向往,即滿裝水的氣體,團團節節向上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空心的向往,是一種生命向往天空的追求,是地面生命修成仙心仙身的顯示。竹節的圓空在于有竹壁圓融堅實的架構疊遞,竹節綠色外皮之內的白質纖維之間,有秩的空隙輸送水汽滋長竹桿。中國文人墨客喜歡竹,就在于竹不慕富貴,空圓身心,一身無欲的高雅身姿,向世人樹立仙靈的高標,向天地搖曳神魂的亮節,朝萬物展示生命的真締。竹是悟者成仙、覺者成佛、明者為神的化身。竹海挺立圓空之形,圓空之感、圓空之義、圓空之欲,盡量展示空心的道理。走在竹海里,就是走在仙海、佛海、神海里,沐浴著仙色、佛韻、神光,洗心洗身后而空心空身。
桿桿空竹端坐在這無塵靜聲的空山中,代代生長空欲無私的道理。這里竹子種類繁多,楠竹、淡竹、水竹、紫竹、苦竹、箬竹、石竹、麻竹、鳳尾竹、花皮竹、梅花竹、龜甲竹、羅漢竹、楠竹最多。竹忘身空無自我,樂于為竹鄉人打的竹傘、戴的竹笠、住的竹樓、坐的竹椅、睡的竹床、吃的竹筍,用的竹紙和日用的竹器,鼎盛時形成竹廠街,街名至今俱存。文人墨客沿著山路,步入竹農人家,吃竹筒飯,喝竹葉酒,聽竹歌,看竹舞,品出竹空懷的真歡至樂。竹有如功德,在于竹有空懷他物的大胸襟,彰顯出外實內空的生命形義。
朝四一看,鳳儀村為一個圓空的山村。四周圓隆的群山屋疊環抱,中間一個盆地為真空的空間環境。中空如宮窖,胎孕人物。山為實體為胎壁,盆地真空為胎室,朝天裝盛雨水。空山是實體山經雨水沖刷侵蝕形成的盆形溝谷,實與空構成生命孕育的環境。近看山體全是層層堆疊的石灰巖。一層層如花紋扭曲延展為一個圓曲環境,為花紋山。山山皆是這種花紋,山山為花紋山,村屋處在自然花紋的神奇繪畫中。山形舒展著鳳凰形態,鳳凰的羽毛舒展花紋,花紋山與鳳凰鳥,形成自然物與飛禽的精妙相合。
鳳儀村為鳳凰來儀之意,美譽還在于來自人類功力的奇景。鳳儀村的前方,左右方均為石灰巖石山,石山的縫隙間只有少許薄薄的土壤。石體,少有草本,在學上是死山,是煞氣之山,不便于人類居住,以前四山腳下都有屋場,因山石,人丁稀少而遷走。留居的先民深知此事,懂此道理,為了生存,胸心寬廣,實施改造石山環境的大計,于石山縫隙之間,刀耕火種開出層層梯地梯田。
石地埂狀如花紋,形成一座座花紋山,團團圍住村莊。山下田地用花紋石,依山形地勢堆砌石田埂和石坎,村屋就在自然與人功雕刻的花紋山里千百年被孕育著。糧食莊稼生長層層的綠色花紋,開出層層鮮花的花紋,結出層層金果的花紋。花草樹木與莊稼都是以實厚外殼與主干之空、主干年輪與年輪之空的外實內空,由空輸送生命的水汽潤長生命。鳳凰山體上的花紋隨季節的變化,色彩也在變化,年復一年地美化村莊和人們的心靈。石山無草木為空山,瑤民先祖及后裔讓空山生長糧食草藥,孕育生養了人類,造就人功美景,這就是偉大神奇的實體繪畫。崇高的畫師就是苗瑤畬族人民。山頂梯地之上,有石壘成方形的石屋遺址。石屋旁邊有規模較大石圍場,場中有數座石堆,完好無塤,石堆堆在石板上,外形類似瑤族壘石墓葬,或許為瑤族祭祀場所。不管是墓葬還是祭祀場所,都說明苗瑤畬人民對日月的自然崇拜。
花紋山花紋巨石林立,有的象海獅,有的似大象,或臥或奔,形態各異,人稱花紋奇石博物館。整個村子坐在人類自己創造的石花紋的梯地中間,即人類自己創造的石灰巖的繪畫里。奇哉異哉,讓人驚嘆。工程浩大,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辦到,也不是一家人的力量能做到,也不是一春一秋的力量、百年的力量能創造,只有舉一族千年的力量,才能造成如此人間奇績,只有實體空心,空懷家族生存大計的族人才能創造如此奇功。萬朵花紋形態的鮮花,依照外實內空的規則含苞怒放,祭奠先祖的精神;
三、步入花紋山石坑
一群文人,三三兩兩,自由結隊步上鳳儀村最高的山。這山就叫花紋山,沿花紋堅硬的石壁走到壁沿,眼前出現一個偌大的天坑。天坑把這座山變成一座空山,即花紋空山,因為層巖如花紋。天坑的形成,是千百萬年水的侵蝕,形成漏斗形狀,一層層往下掏展雕刻,成了上大下小,圓圓一個太極圖的實體窖宮。因為是層巖山,形成花紋天坑是自然的天井天缸,或說天窩。坑內與坑外都是神工鬼雕的花紋,由于地殼的扭曲,坑壁還有豎列的花紋。坑底平坦如太極形,不管下雨多少,全從底部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河,所以天坑為空山,也為儲水山,也可叫天井山,天缸山。地下有河,更為空山。如此天設地造的金盆,放置在江南幕阜山區。坑內古藤有碗口粗,如龍盤旋。這千年大藤,生根在千年壘石的縫里,毫無損壞痕跡。壘石依天坑石壁而堆,三道一米多高的圓圈壘石,為人工太極圈圖,圈地為太極梯地,為人工與自然合一的宮窖。在天坑里誰都感覺到沒有半絲微風吹散坑內土石與草木布吐的內氣。無水流走一點生氣,在宮窖中得水濕安然地生芽、生長、開花、結果。坑內樹木香草叢生,坑外圓竹桿桿臨風挺身,因為堅實的石灰巖石壁也空隙密布也儲積雨水供草木生長。真個是山空藏地氣,竹空貯真氣,生靈的真氣氤氳著生靈,蟲魚鳥獸在天坑里悠哉快哉受孕生子,自在自由地生長,真個植物的快樂園,動物的安樂窩。壘石梯地在幕阜山區為瑤胞的才智,此處正是我所論述的瑤族母性文化遺存的宮窖。天坑,是地窖,是母宮,有著孕種懷子的功能。竹節,胎窖,節節伸向天空吸吃日月光華,疏通花紋山深厚精質,氣飽舒節,亭亭玉立地以精氣神慧育人們。
這里處在亞熱帶多雨地區,石灰巖山體被琢挖成眾多花紋朝天洞,流涌眾多地下花紋石河。山體多洞,空體山之上遍布花紋天坑,為一座花紋空山。空山石體為花紋實壁,空山空間為花紋宮胎。這里有成千上百花紋天坑形成花紋天坑群,鐵錨尖石峰頂部,深不可測的火山口天窩坑,石壁鑲嵌許多古生物珊瑚化石。千百處的天坑空藏植物花紋之種,空藏動物花紋之根,此地為真空之地,有嫦娥披花紋在這里空心空身而飛天成仙。億顆花紋形狀的果實,遵守外實內空的原理飽滿成熟,祭祀自然的靈魂。
四、穿行在山石洞
石山上部豎空是天坑,山底底空是地下暗河,山腰腰空是石洞。全是實體堅硬,但實中有空,空實結合,洞內洞外花紋雕畫聯成整體,為大自然神功鬼力的石空雕,花紋山遍布這種石灰巖石洞的石雕,全在于水無聲無息的一點點的一點點的侵蝕作用。
隨村書記的介紹走近汀泗古鎮海拔六百多米花坪山麓的飛仙石洞,石洞外萬畝翠竹隨風擺動著亭亭的仙姿,石洞口的上方是仙女花紋石,如仙女騰空飛起的形態。仙女石下面是飛仙花紋石洞。據記載:明末,湖廣高僧指宗在洞中修煉八十一年,今有一座清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御賜的無字石碑矗立。石洞形成三五十萬以前,主洞全長一千五百米,最大落差四十多米,呈螺旋樓梯層狀,形似立體石迷宮。上層為石窿仙宮,鐘乳奇石形成各種珍禽異獸,金猴雄獅,維妙維肖。最奇特的是音樂石瀑,能發出十四級石質音階,能彈奏簡單的樂曲,堪稱華夏一絕。中層為石龍宮:天池奇觀、天河飛流、定海神針、龍宮寶藏。龍宮里的神龍入海,栩栩如生,石壁上還有取走恐龍化石留下的痕跡,龍頭龍尾歷歷晰晰。第三層是石海底,海底石山之脈起伏,花紋石山中有花紋石洞,石洞中藏石山。花紋山有飛仙洞、紅毛洞、流碧洞等花紋石洞。
花紋山附近有相傳是太乙為民治水掘鑿而成,洞內鐘乳倒懸,石筍群立的花紋石洞。有太乙神像、天賜神鼓、神龍臥波、天然石瀑等等花紋石景,最高處有花紋石聰明泉眼,相傳用此泉水洗手使人變得聰明。洞中有一花紋石珍珠塔,中國稀有的魚鱗泛波紋層,經百萬年孕育而成。有可容納萬人的花紋石大廳,花紋洞中有花紋洞、花紋景中藏花紋景,被譽為楚天第一花紋洞。
花紋山附近由鳴泉洞、白馬洞、天心洞三石洞組成的鳴水泉花紋石洞,為淦河西源頭。石洞三層,六個花紋石支洞,九個花紋石洞口。有高八十米,寬二百米,可容納萬人花紋大廳。洞中二處水流,洞幽景奇,鐘乳石林立:嫦娥臨塵、吳剛捧酒、蟠尤石柱、搗藥、登天石、通靈龜、玉柱峰、萬滴巖等花紋石景,為楚天第一花紋石溶洞、地下花紋石水庫、全國第一花紋石洞降基地、世界第一的天然花紋石大佛。
巖石讓水滲入地下匯集成暗河,在水綿柔之勁默默進行幾百萬年的侵蝕、雕挖下成現在的花紋石洞,還在默默朝的時間深處讓水進行沖刷、揉磨。讓花紋石山峰,更似華山險峻、泰山雄偉,讓人驚嘆自然石宮的無窮奇妙。花紋石洞是當地人民躲避兵災與戰禍的保命所,幾個世紀花紋身姿的人們,按照外實內空的規則延續后代,祭拜大地的恩德。
五、泡浴石窟溫泉
考察到夜晚,雖身疲腳酸,但能收到格物致知的感悟,心空空舒坦,身暢暢快慰。車隊開出鳳儀村,穿過汀泗鎮來到聞名全國的溫泉鎮,都想吃過晚飯泡浴溫泉,消除疲勞,治療一些因生活與工作帶來的疾病。這里是石灰巖地貌,由于地下水的"侵蝕,使堅硬巖石有裂隙成石窟,石窟深到地層較深處,接觸到地熱,熱水形成,噴出地面六百米形成溫泉。1400多年前被開發和利用,宋時溫泉沸波被列為咸寧八景之一。泉水噴出花紋巖窟,水激石巖,沸沸涌涌,霧氣蒸騰,稱為溫泉虹影,可名花紋沸潭。泉水淡,蒸如坐暖室,從石隙之。沙沸泡起滾滾上,熱如釜,其水如湯,浴之可愈病。溫泉從深層巖石把巖層中的硫酸鹽、碳酸鹽、鈣、鎂、鉀、鈉等十多種礦物質,溶煮成藥劑浴池,藥水終年不間歇,藥性永遠不減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健康身體的醫藥,實際是水:治療慢性頸肩腰腿痛、關節炎、神經炎、風濕病及多種皮膚病有明顯療效,是華中最有特色的原湯溫泉。市區天工十二眼溫泉,市外地造眾多溫泉圍團,如嘉魚山湖溫泉、赤壁龍佑溫泉和崇陽浪口溫泉等。位于咸寧溫泉鎮潛山森林公園的萬豪溫泉谷,泉水中融合人參、當歸等中藥材,及、玫瑰、百合等,適合各類人群養生、美容、健體泡浴。藥浴異香撲鼻;健身任意暢游,泡湯意在調理;靈泉爽滑,溫潤漫染;能強筋、壯骨、活血;可護膚、補元、平泌;促循環、軟角質、瘦身肌、隨心所浴,出神入化。咸寧市淦水河畔的瑤池溫泉度村,是原生態、園林式露天溫泉,將博大精深的浴身浴心、空身空心文化和豐富的溫泉養生健體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咸寧境界,靠醫達到咸寧的境界。前兩年我寫一首醫典咸寧的長詩,歌吟神話傳說的后羿為人民的過上咸寧生活,不辭艱苦地除害,到溫泉治療勞傷體病后,再健康出征。溫泉實為泉都醫宮,香城實為藥殿,只有通過醫療才能咸寧啊。一口溫泉就是一處醫宮,二十多口溫泉遍布,自然是溫泉群,是醫宮群。咸寧市被譽為中國溫泉之都,自然醫宮之都。有了這么多醫宮治病,身心康健,自然人民都咸寧地生活在此,生存在此,多少代有著花紋身體的民族,依照外實內空的道理醫健身體,祭拜溫泉的恩賜。
這里沒有東非大裂谷驚懾鬼怪的石壑谷,也沒有恩施大峽谷震憾神仙的石溝河,也沒有張家界神奇人心的石山柱,但參與考察的專家學者都驚訝自然與人功完美合一花紋石景觀,一致認為,花紋形石橋群、石灰石花紋山怪石群、花紋山天坑(井、窩)群、花紋溶石洞群和花紋石溫泉群、瑤族花紋壘石群是咸寧石文化的獨特景觀。開發旅游,在于民族文化的尋根問祖;宣傳意義,在于對人們進行愛國的品德教育。咸寧湖北的南大門,是九黎聯盟之地,是三苗故地,是苗瑤畬族的發源地,控吳越,扼荊楚。汀泗橋鎮興于唐,盛于宋,繁華于明清。汀泗境內茶蔴古道線上,僅明清就出過十二位進士,兩名狀元,周、胡、黃、朱四姓均有著兄弟兩人同科中進士的榮耀。汀泗鎮之外也是人才濟濟。是封為知府也好,是被勅為縣令也好,是官至監察御史、副宰相也好,是色古香的石板老街也好,是香飄四海的碧玉茶園也好,是冠名全國之最的千年銀杏、百年丹桂也好,構成江南獨一無二的花紋石風景,就我所知的龍窖山是五彩花紋壘石景觀,黃袍山是青黑花紋石景觀,是白色花紋石景觀。這些花紋環境都是堅實外體、虛空內懷,內涌水汽而孕育生命與文化:儒神空欲,胸懷天下;道仙空情,接濟蒼生;佛菩薩空心,慈悲萬物。巖石中空,空滲生命之水;植物中空,空涌生氣之機;人體中空,空流生脈之靈。萬物皆空,大明大悟了吧。
3楓葉靜美
金風送走了燦爛的夏花,迎來了金的秋天,蘋果樹笑彎了腰,一棵棵蘋果樹腰纏萬貫,都爭先恐后的跑來炫富,比誰是這里的首富。而這時的柿子也大高高掛起,照亮行人夜行的路。而此時的楓葉換上自己的紅妝,望著遠方的天空,沉默不言。
記得第一次接觸楓葉的還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章中還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從前有一個富人雇傭一個年輕人看管牲畜,一天,年輕人喂豬時發現豬槽里的豬食吃不完,年輕人很好奇,于是他把錢幣放在豬槽里,發現里面的錢幣拿不完。到結賬哪天年輕人提出要拿豬槽來抵換月薪。富人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他。那人無法一人把豬槽抱下山,于是他把豬槽埋在土里,并在上面插了一個小樹枝作為記號。等到他從山下帶人來時,發現漫山遍野全部是樹木,豬槽找不到了。從此也就有了北京的香山,也就有了聞名的香山紅葉,自此之后就慢慢接觸了楓葉,并對楓葉產生了特殊的情感。
火紅的楓葉佇立在枝頭,凝望遠方,好像在等待著什么。茂密之處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葉與葉相互簇擁著,互相扶持著。楓葉漫意舒展,恣肆盎然。晚秋的風霜不期而至,無情的打在著紅色的手掌上,心中不覺顫抖了一下,平靜之余,聽到了楓葉輕微啜泣的。它們鮮血淋淋的立在枝頭,一句話也沒有說,互相看了對方的臉頰,仙楓游戲網一笑,又視著遠方。血液從他們身體里一滴一滴留下來,滴在了樹枝上,打在了樹干上,落進了泥土里。寒心的秋雨也來湊一湊熱鬧,竭盡全力的施展著自己的看家本領,一滴滴的落在楓葉心間。浸透楓葉的火熱,澆滅這不該燃起的火焰。
晚秋已過,迎來了朔冬。北風呼呼的刮著,很多花早已凋謝,樹枝上偶爾還有一兩片樹葉在那里苦苦掙扎。楓葉漸漸地變得枯黃,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知道自己該去做些什么事情了,他們毅然決然的隨風而去,北風像一把尖利的刀,的刺向一片片楓葉。楓葉的心臟被刺穿,通紅通紅的血液從心臟涌動出來,但是他們的心臟依然在跳動,血液依然冒著熱氣。主要的五部分已經被切割地支離破碎,手于腳早已分離,只剩下細碎的殘葉片絮。慢慢的他們落到了地上,安靜的守護著楓樹根部,無論走多遠他們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那是生他們養他們的根。。雖然被無情的摧殘著,但他們并不埋怨什么,因為這就是他們生命的過程,他們化作了春泥,守護著自己的本心,等到來年依然笑著看滿樹血紅楓葉。
甜蘋果早已被人們摘下,免去了風霜雨打,紅色小燈籠也早已經躺進了溫柔鄉,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它們或許在聽著搖籃曲呢。楓葉看到了最后的秋天,它們見證了秋冬的替換,度過了他們不平凡的一生。
遠處幾片楓葉在向我招手,好像是在向我道別,去吧,天堂中的你們會更加美麗。葉影漸行漸遠,只留下一滴鮮紅血液,死若楓葉之靜美。
詩歌當中的描寫景物的手法有哪些
一、寫作指導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呢?關鍵的是要進行細致的觀察。
傳說宋代畫家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冒著似火的驕陽,全神貫注地看著一片竹子,臉曬得通紅,衣服被汗水濕透,但他好像是毫無知覺一樣。不知何時烏云蓋住了山頭,隨后狂風大作,文與可撩起袍襟,迎著咆哮的狂風,攀登到山頂,繼續觀察狂風吹亂的竹林。突然一聲雷鳴頃刻大雨如注,竹葉子上晶瑩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顧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與可徹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畫出最出眾、最富有特點的竹子。
我們在觀察景物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從開始到最后,凡有變化的都要細致觀察。比如植物,它的發芽、開花、結果等各個生長期都有不同的特點,如果細致觀察了全過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進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三、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觀察。有一則寓言:一天,五種器官相互爭吵起來。“眼睛”瞪得圓圓地說:“沒有我,你們什么也看不見!”“耳朵”不服氣地說:“少了我,你們啥也聽不見!”“鼻子”哼了一聲:“要是沒了我,你們能聞見花的芳香?”“舌頭”伸得長長地說:“嘻!如果不是我,你們能嘗到美味佳肴?”“身體”在一旁發起抖來。“眼睛”好奇地問:“你怎么啦?”“身體”說:“聽你們這樣爭吵,我渾身冷颼颼的,――不知你們想過沒有,要是我們互不相讓,各自離散,那我們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 這個寓言形象地表明一個道理:當人們觀察景或物時,需要多種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繪出景物的特點。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豐富多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將它們都寫進文章里,那樣的文章肯定是繁雜冗長,不知所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狀物繪景,這樣筆力集中,便于寫得細膩,寫得豐滿。圍繞中心,狀物寫景,不是說和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就寫,和中心思想關系間接的就不寫。對于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點寫,和中心思想關系間接的也要寫,只是筆墨輕一點罷了。當然,對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無關系的景或物,應當一律舍棄。
游蹤,就是游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瀏覽一個地方,往往要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景物。行文的時候必須按照游覽先后順序記敘,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準確地把游蹤寫清楚,才能夠具體描述景物所處的地點、方位、特征。寫清楚游蹤的主要途徑是“移步換景”,即隨著游覽、參觀者的立足點不斷轉移,相應描述不同地點所見的景物。通過“移步換景”,游覽、參觀的游蹤,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間的空間關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導游,領著讀者一個點、一個點地游覽、參觀。為了使狀物繪景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我們還可以用多種表現手段來豐富描寫,從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見的表現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
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狀物繪景。
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動”與“靜”是一對冤家。一見面總愛吵個沒完。一次,“靜”對“動”說,:“你怎么老跟著我?讓我獨自呆一會不行嗎?”“動”回答:“那怎么行!沒有我,人家怎么能認出你來?”“靜”不服氣地說:“你舉例說說。” “古人筆下有這么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如果不寫‘蟬噪’、‘鳥鳴’的動態,怎么能知道‘林靜’ ‘山更幽’
呢?還有……”“得了,得了!這么說,我倆是形影不離呀!”“對,互相依存,共同體現”。這個故事說明:以動寫靜,動靜結合,這是狀物繪景中高妙
的一著,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寫景狀物作文
詩歌的寫作手法用術語說是它的表現手法。古詩歌鑒賞表現手法常見的有:
比興、象征、比喻、夸張、比擬、借代、雙關、襯托、烘托、渲染、對照、用典、疊詞、、互文、想象、聯想、曲筆、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后揚、先揚后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等,以下就其中一些比較常見的表現手法做一一介紹:
1、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間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過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余味無窮。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愿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對象。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3、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后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
4、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5.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6、烘托 烘托屬側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后用于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8、以樂景寫哀情 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首詩所要表現的是凄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艷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里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利用好景致與壞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
9、化動為靜 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贊頌。
10、動靜結合 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11.抑揚 古詩詞中,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2、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創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13、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4、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15、以小見大 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16、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7、鋪墊 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準備或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18、虛實 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1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0、夸張 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征,說話時有意將事實夸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夸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夸張的描寫,表現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21、比擬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用這種手法可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黃庭堅的清貧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手法,用兩個設問句領起前后兩片詞句,既抒寫覓春情切,又顯得結構綿密,構思新穎;又去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該詞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把“春”和“黃鸝”人格化,愛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22、對比 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23、疊詞 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秦”、“漢” 兼及“明月”和“關”。
25、雙關 為了使某一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如韋莊的憶昔中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26、倒裝 倒裝是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辛棄疾西江月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后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應為“溪橋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后移也可強調驚喜之情。再如“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為“神游故國,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27、借代 借代是古典詩歌中運用極廣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借代可使語言簡練,富于變化,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朱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數百年”中的“”。
28、聯想 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29、想象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
30、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謙的石灰吟。
31、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描寫風勢很大,卷起的紅旗伴隨急行軍,另一方面暗示形勢高度戒備,全句不事張揚,卻把戰事的緊張狀態形象的表現出來。
文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濟南冬天雪景的方法?
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寫景狀物作文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美麗的景色所陶醉,從而產生把這美景記敘下來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這就是寫景的文章。如何寫好寫景的文章呢?
(一) 要緊緊抓住景物的特點去寫。
寫景狀物文第一個是對事物須仔細觀察。觀察是寫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狀物文的寫作對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個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抓特征,是各種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這樣才能寫出此景與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點就要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善于捕捉和發現景物的特征,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點突出。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例如: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就緊緊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機勃勃的特點;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就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所寫的景特點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抓住能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
寫景就要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做到這一點,只抓住景物的特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必了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越明顯,越突出。具體抓景物特點,寫好景物的幾種方法 同學們,以上這些片斷告訴我們,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神韻、變化等這些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并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征,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了突出春的美麗和充滿活力的特點,抓住了能表現這些特點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及人們的活動,使我們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點具體而突出。只把景物擺在那里,并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寫春草時,細致地描寫了春草的情態——“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春草的質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澤——“綠綠的”;春草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樣,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機很好地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不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就很難達到這一目的。在描寫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有時,單純地描寫要寫的事物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具體,對感情的表達還覺欠充分,此時還可以描寫其它看似與所描寫景物無關的其它事物,這就叫側面描寫,例如,在寫春草時,作者還寫了孩子們在草地的嬉戲。通過這些活蹦亂跳的孩子的活動,更表現出春草的活力和可愛,這就是側面描寫的作用。另外,在描寫事物時,有的事物由于種種原因,很難下筆去做具體的描寫,例如寫春風,這春風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如何下手呢?我們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這樣,也能把較為抽象的事物寫具體,例如在寫春風時,作者就抓住了觸覺、聽覺、和嗅覺這些感官,把無形的春風的輕柔、芳香、和悅的特點寫具體了。
感官拓展法。
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去體驗,既觀其形與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的特點。朱自清的春正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去感知春天,敏銳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特點,從而把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描寫得細膩精彩,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安排好寫景的順序。
既然寫了這么多能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那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總之,不管用什么順序,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順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現景物的特點;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規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因此,寫作前,我們務必要找到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或邏輯、或空間、或時間,切忌亂描亂寫,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另外,還須注意描寫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這樣安排順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長順序安排的,所以先寫春草,是因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報告春的到來;而隨后隨著景物的順序,春色越來越濃,春意更加盎然,后我們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發展變化過程,覺得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時間拓展法。
時間季節不同,景物就會有不同的特點。描寫一處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還可以從一天中不同的時段來寫。這樣,不僅從時間上拓寬了思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而且把不同時間景物的不同特點表現出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如方紀的三峽之秋,按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點,描繪了三峽中秋之日不同時間的不同美景。時間——景同,時間不同(一天的早晚、一年的四季)的變化。
空間拓展法。
同一地點的景物,由于觀察的角度、方位有變化,也會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們描寫景物時,應注意變換寫景角度,或俯視仰望,或前后內外,或遠近高低,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多角度、多側面去描繪,才能準確表現出景物特點。如陸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兩次描寫火把,前一處描寫,從山腳向上望,火把“一直連到天上”,顯示了山的高峻;后一處描寫,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隊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寫景觀,表現出山勢的陡峭,山路的艱險。多角度、生動的描寫,令人驚心動魄,如在景中。空間——遠近、內外、上下等不同視野的轉換,或散列式寫法
(三) 注重用詞用語和修辭。
古人在寫景時尤善字斟句酌,他們年留下的許多句子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他們煉字的結晶。那么,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不妨也學學古人,盡量地選用那些最能表現景物特點的詞或句來描繪景物。 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一、用比喻等手法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五)要在描寫中注意變換描寫的角度,使描寫主體化。
在描寫時,不要平鋪直敘的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景物也給讀者主體化之感。例如,我們可以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可以把近景描寫和遠景描寫相結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相結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氣息。
虛實拓展法。
寫景不僅要實寫,也需要虛寫。虛寫就是用聯想、想象、比喻、擬人等方法描寫景物。景物虛寫的途徑很多:可以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動靜結合,虛實相映;可以借助夢境虛寫景物;可以通過多種感覺觸發聯想和想象,抒寫與眼前景物相似或相關的景致;可以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實景虛擬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蘊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寫動與靜、明與暗、虛與實的有機結合,不僅打開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寫景畫面富于立體感和藝術性。
(六)注意表達自己的感情。
主要的目的在抒情;書寫時,景的文字分量應該比較重。 將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寫的字里行間。
任何寫景的文章,并不僅僅單是為了寫景,也就是為寫景而寫景,大凡寫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個人的情感,表現作者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寫景的時候,作者要么滿懷喜愛贊頌之情,要么滿懷痛恨厭惡之情,并根據自己對景物的情感態度來選用不同的語言文字、修辭等對景物進行描繪。
寫景不只是為寫景,寫景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寫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寫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讀者,寫景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寫表達感情;借聯想表達感情;借議論表達感情和直接表達感情的諸多方法,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靈活的運用。
◎景與情結合的寫法
一、 以景勾聯情思:景物依舊,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傷感懷舊的情感。
二、 以景渲染氣氛:精心描繪經過選擇的景致,就能營造出某種氛圍,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夠傳達出來。
三、 因景的變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會有變化,而使人產生歡愉或悲愁等種種不同的情思。
四、 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聯想,作者將主觀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滿作者當時的情感。
五、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顯情:作者描寫的景本身已具備明顯的象征意義,如月的陰情圓缺、如草的更行更遠還生、如水的一江春江向東流等,融情于景就顯得自然,也能引發讀者共鳴。最后,要說的是:不管寫什么景物都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參考作文
人們都說,鳥籠之中不可能有一只渴望自由的鳥,因為鳥會因為失去自由郁郁而終;而那些沒有死去的鳥,他們的意志與對自由的渴望都被時光磨得一干二凈。人們也都說,籠是不可能放走鳥的,因為如果他自行放走了鳥兒,那他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然后死去。所以很多鳥籠會看著一只鳥兒在籠子之中死去而無動于衷,用如同外表一樣鐵一般的心默默地接受著一切,然后又迎來一只擁有鮮活生命的麻雀或是夜鶯。
我,也是一只困在命運之中的鳥籠。我剛被買到主人家中,就被掛起來,放入了一只鳥兒。多么美麗的鳥啊:櫻色的喙,黑色的眼,如火一般的爪;頭上有淡黃的羽毛,項間帶著褐色的頸環,身上披著紫色的披風,翅上是橙黃的羽毛,尾毛是淡淡的綠中又有淡藍;光滑的羽毛在陽光下閃著迷人的光環。這可真是天造之物啊。
但她和所有的鳥兒都一樣,無時無刻不回想著生長的森林,渴望蔚藍的天空和白云。她在我之中,不吃,不喝。只是眺望著遠方,黑色的瞳仁之中,盡是哀傷。原本美麗的羽毛,也因瘦弱而失去了原有的光澤,無精打地貼在她的身上。她明顯消瘦了。
兩天后,她開始攻擊我:用嘴啄我,用腳踢我,甚至用頭撞我。我感不到痛,因為我是鐵做的。當我看到她頭上滲出血時,我不禁一問,你,痛嗎?她愣了一下,沒有理我,只是用頭繼續撞擊我。我知道,她是恨我的。
又過了一天,她開始吃東西了,也不知是太餓,還是放棄了抵抗。但 這又畢竟是好的,她可以不死了。接著,她告訴了我她原來生活的地方。蔚藍天空一塵不染,沒有被文明的鉛塵印得渾濁。白云悠閑地躺在天空,那藍天下是一片又一片無盡的翠綠的森林;林中那條蜿蜒的河流,清澈得如同虛無;水中各色的魚兒游來游去。陸上,羊兒在草地上吃草,隨意地,也吃下了那散發著淡紫色香氣的小野花;河邊牛兒在喝水;狗在和水中的倒影打鬧。天上的鳥兒在樹與樹之間穿梭,又在樹枝上鬧著。早晨,她和她的伙伴們一起在空中唱歌,順帶找蟲吃。中午,在樹林中,她們穿梭著,一起捉迷藏,而晚上就回家睡覺。有時會出去探索新世界,有時又在家中與別的鳥吵吵架,但這一切都是多么自由而快樂!
我不斷地讓她講以前的生活,我不斷地幻想著遠方的動物樂園。不斷想著,我好想飛到那遙遠的地方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自私的,一廂情愿想找她說話,讓她描繪那遠方的叢林。其實她不知道,我好想放她走,但是我不能。我本以為,她對自由的意志已經磨滅,已經習慣了籠中的生活。其實,我并不知道,每當她眺望遠方或是看見天上飛翔的青鳥時,眼中流露出的嫉妒與哀傷。
有一次,她的舉動讓我無比震驚:在人類走過來,把她捉出來把玩時,我看到了她眼中的仇恨。她,竟用她櫻色的喙地啄了一下人類的手。她掙脫了,在闊大的房間之中飛來飛去,卻找不到出口。最終,她還是被捉住,放進了我的身體之中。我看到了她仇恨與疲憊的眼神,還有眼角閃過的淚光。原來
,她對自由的意志仍然強烈。
終于,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放走她。當我告訴她這個決定時,她一直暗淡的雙眸閃耀出燦爛的光芒。她驚喜地問我:“真的嗎?”我平靜地告訴她是的,盡力掩蓋自己的悲傷。在人類出門時,我放了她。我看著她披著金色的陽光飛向遠方,飛向她那美麗的家鄉。我笑了,在默默承受著死亡的吞噬時,笑了。我現在才發現,鳥籠永遠不可能擁有自由的天空,因為天空,也許只是屬于翱翔的鳥兒……
第一,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引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朔風怒號、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用這幅畫面中的“寒”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調動讀者的想像,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倫敦灰霧慘淡的陰郁圖畫,用這幅畫面中的“暗”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明”色。這還不夠,作者還讓我們看了一幅熱帶地區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畫面,再用這幅畫的“熱”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溫”色。正是用了色調和對照,用了繪畫藝術的“以色賦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將濟南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畫面勾勒了出來。
第二,從紛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現。
這是山水畫法。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余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緊接著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征:“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第三,精心設計景物和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
繪畫是“空間藝術”,須將空間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則加以巧妙的布置。這種繪畫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說第二段畫的渾然一體的濟南大地是一幅寫意畫,那么第三段畫的美態紛呈的濟南雪景則更接近于工筆畫。
作者依山寫景,通過寫美的小山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畫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藝術結構上取了兩層布置。先進行工筆的分筆描繪,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地輕描: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是它的態,在色和態的描繪里寫出了靜中的動;它更有世上最動人的容色,艷艷夕陽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畫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筆一景,一景一態。這一段分筆描繪,從方法看是用工筆,從意境看依然著力于寫意。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分筆描畫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動的。一連串的動詞,將讀者帶想、想像的意境,讀者所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光、色、態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雪的內在的美。作者所創造的,正是“氣韻生動”這一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正是為了讓這種畫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層描繪。在分筆勾寫后總繪雪景,將古老的城,城內,城外,山坡,村莊,整個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結句直接點明:“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濟南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涌不息,這樣美的形象如何畫出?作者舍棄了濟南冬水的種種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鮮明形象,在鮮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先是著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綠”,一連串五個“綠”字,作者描寫的是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托出的卻是水的綠。讀著這些綠萍、綠藻、綠柳,我們會自然聯想到滋養出它們的水,感受到蘊蓄在濟南冬水里的綠的精神、綠的生命。接著著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細節乃至具體形態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筆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機:“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這已是感情化的水,藝術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所得到的獨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繪畫藝術中,為了表現出水的特有的態、特有的勢,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這不是出色的繪畫藝術又是什么?結尾處,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鮮亮明麗的色彩給泉城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倩影:“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最后要說的是,無論從立意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陽光、山川、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的都是“暖”這一個字。繪天繪地,繪出了這幅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這幅圖的特定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筆勢順暢,一氣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我們都領教過“寒冬”的威。然而,濟南雖位“在北中國”,冬天卻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親。讀罷老舍的名作濟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鮮明。
作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平度過的,20年代至抗戰前夜,他執教于英國倫敦大學和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北平、倫敦、濟南,先后成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獲得了評判對比的資格。“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如果“不刮風”,便堪稱“奇跡”,那么“沒有風聲”就應是“奇跡中的奇跡”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沒有風聲”,感受這么深切,是不難理解的。當時,作者是從霧都倫敦回到“響晴”的濟南的,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個強烈的對比:“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為了強調這種異常鮮明的感受,作者繼而就將“熱帶的地方”同“北中國”的濟南作了第三個對比,以熱帶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襯,突出了濟南的冬天能有“溫晴的天氣”之可愛。至此,既有“奇跡”,又有“怪事”的濟南,其暖冬的特點已經躍然紙上,未措“慈善”之辭而已見“慈善”之狀。
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條主線,緊扣著“山”和“水”,作品接著鋪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第一幅是小山搖籃圖。作者先為讀者勾勒了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何等恬靜,靜到壓根兒“沒有風聲”;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響晴”。難以想像這是北中國的冬景,但這卻是濟南真實的冬令。“寶地”的“出奇”之處便在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處,卻是在引出“山”之后對“山”的描摹上。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對這樣一個地理環境,作品只用一句話就寫準了:“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也便是濟南出現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點出這個原因,用的不是學者的口吻,而是文學家新巧的比喻:“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的慈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呢:“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幅“小山搖籃圖”竟然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就憑這種體貼入微的撫愛,濟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的:“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畫面。除了風,嚴酷的冬天還要憑借雪來向大地施加威,增添寒意。然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因為那只是“小雪”,連“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襯托顯得“越發的青黑”,僅僅在它的“樹尖”上才“頂著一髻兒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濟南不是暖冬,能見著這“最妙的”雪霽晴巒圖嗎?更令人擊節稱奇的,是小雪給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到快日落的時候”,竟還有“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呢!可以說,雪后的濟南格外秀麗了。這真是一幅動靜相間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寫了“山”之后,開始寫“水”,從而展開了剔透玲瓏的第三幅畫面:空靈水晶圖。濟南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水溫恒定為18°C,所以隆冬季節,泉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來寫出濟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在作者筆下,這樣的水豈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作者的手法實在巧妙,在這里他沒有直接寫天氣的“暖和”,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這水,這綠藻,這垂柳,都楚楚可愛,你還能不說濟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嗎?就在讀者品嘗這綠水垂柳,余意未盡的時候,作家的視線又轉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藍汪汪”的天渾然一體,“整個”地成了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藍水晶”里,還“包著紅屋頂,黃草山”,一幅鮮麗的水晶圖令人耳目一新,心馳神往。這樣,作者就從水寫到天,以至概括了整個濟南,與首段那句“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照應,寫下了珠落玉盤般的結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呈現了:濟南的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讓讀者感動,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摯。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處處流于筆端,溢于言表。“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用這樣的句式,既寫出了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于人的語勢。“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于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文章通篇注意閱讀效果,娓娓道來,情懇辭切,猶如與不見面的讀者促膝談心一般,不時在進行著感情上的交流。這樣親切的文筆,使人們對濟南“慈善”的冬天倍感親切。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稱道的。文章中的寫景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涂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的景致。
如果說,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于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沖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并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于用了。
(四)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了。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來的美了,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里長城的墻頭,或供在云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了,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不過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因此,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仙楓游戲網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悅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應該說,它們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里,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虛實手法同時并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于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仙楓游戲網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于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并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了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的感覺,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但仔細一想,這是多余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中,應該而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著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上一篇:中國國風品牌盛典-|
下一篇:最后一頁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描寫景色的散文如何寫景詩歌當中的描寫景物的手法有哪些寫景狀物作文文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濟南冬天雪景的方法?答:描寫自然風光的句子?1、天際出現了一抹紫紅色的朝暉,像綻開的紅玫瑰。2、金色的陽光透過縫隙,灑
中國國風品牌盛典-|
5月29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中國國風品牌盛典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盛裝上演。在眾多參演品牌中,電魂網絡以其獨特的創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脫穎而出。作為本次國風品牌盛典的重要加盟者,電魂網絡帶來了由
王者榮耀-冰封-王者榮耀冰封戰車
王者榮耀狂鐵技能介紹王者榮耀狂鐵新皮膚怎么得天將雄師戰車多少級開在王者榮耀里李元芳的戰車是幾號王者榮耀鋼鐵意志之證怎么獲得王者榮耀有哪些稱號王者榮耀高冷簡短名字有:青絲、成雪、心若、向陽、花自、盛開、
少女たちよ在線觀看動漫游戲:多樣化娛樂體驗的新時代-動漫與游戲的完美融合
少女たちよ在線觀看動漫游戲:多樣化娛樂體驗的新時代,動漫與游戲的完美融合!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少女們對于動漫和游戲的喜愛與日俱增。少女たちよ在線觀看動漫游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現代年輕人生活中的一
元氣騎士前傳忍者最佳羈絆搭配是什么
作為一款非常好玩的像素地牢游戲,玩家們可以在這個游戲里面搭配不同的羈絆來讓自己的戰斗更加的輕松,在選擇忍者這個職業的羈絆上面,不少小伙伴們就非常的疑惑。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職業搭配什么羈絆最好吧!忍
第五人格6階監管排位多少-第五人格三四階監管上分
第五人格段位順序是什么?第五人格排位時間第五人格新賽季段位改動了哪些第五人格歷史最高段位是什么意思第五人格段位有哪些1、段位:等級是不一樣的,只有打排位賽的玩家才有段位,沒打排位賽的只能提升等級。我們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第五人格場景素材-第五人格景物描寫
背后靈
游戲分類韻律源點arcaea
游戲分類出發吧麥芬
游戲分類植物精靈
游戲分類soupsoup
游戲分類迷途貓之旅3
游戲分類跨時代戰爭小游戲
游戲分類辛迪車禍模擬器蟲蟲助手模組
游戲分類我的健身教練2正版
游戲分類